还记得刚开始第一个话题就是考研和工作,因为那时候大二,对这个问题本身自己也很迷茫所以就主动地去多了解了解了。
但现在我虽然没经历考研,但是通过完整见证了身边很多朋友们的考研从备考到考完的状态之后。我终于有了我的答案——如题所示。如果你想考研,一定要看完之后好好想想!!
一. 难度高于想象
因为有很多人根本不好好复习,所以考研成功率才那么低,只要你认真复习了,其实成功率并不低————我之前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啥叫努力,啥叫不努力呢?简单的来说,我们按每天学习的时间来计算:一周7天,有6天保持高效率状态,高效率状态指每天时间达到每天平均8小时(上午3,下午3,晚上2)。这样的人,就算努力认真的人。
我身边完成这样操作的也不在少数,我认识人中也有十二个,最后从行为判断真正认为考好的有那么三四个吧。(有些人即使说没考好也掩盖不住内心里考好的愉悦)
ok,大家可能觉得比例还能接受,百分之30吧,我日语n1考试的比例也是卡在30%左右。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是像这样努力认真复习的人。
这样的强度持续一个半学期或者一个学期,再加上你的方法还要正确,并且这一切都要在你自发的情况下,毕竟咱们高考时候每日学习时间也在8小时左右,但是那毕竟是有人监督和同学间互相促进。
所以自发学习变得比原来困难得多。
你只有成为了这样努力复习的人,你才有资格参与到那30%的人里面。
那你可能会问我,完成不了的人的概率有多少呢?答案也很简单:0%左右
当然这个0%也是有前提的,毕竟我生活在一个非重点的省级大学,所以大家在智商上可能会逊色一些(实话)。所以那些天才型选手也没准能做到一天随便复习复习一会儿就能考上的操作。
但是根据我之前接触的那些牛逼的人的经验,他们的牛逼往往体现在:他们又比你聪明又比你努力。
如果你是因为:家人让你考研、不知道干什么所以考研、想和另一半保持同步所以考研等这种状况。你要好好想想了。
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就不考研了,而是你要想你能不能做到以上努力程度,如果可以那么加油,考研你可以拼一拼;如果你不行,我劝你最好放弃,除非你对你自己有独到的理解。
我也看过张雪峰啥的那些考研名师所鼓励大家的那些话,劝你考研不就业啥的。
我不能说他一定是为了营销而说的那些话,毕竟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我更相信他的意思是:我希望并且鼓励你们成为这样努力的人,因为商业的原因,我无法说出如果你成为不了的话就放弃吧这后半句。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一个非重点学校的,所以如果你在重点学校可能会有些许偏差,还有,这些数据都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任何营销目的的夸大和扭曲。)
二. 找工作并没有那么卑贱
不知道为何,我在山西生活这么多年,感觉好像大家对于就业永远有个偏见,即考研比就业要好,那么我就来谈谈在我印象中的就业。
其实关于身边就业的例子比考研多多了,因为在北京50%的我身边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就业,剩下50%中又一半是出国,所以考研只占到25%。但是在太原这边,考研率至少50%。
有人说:这是肯定的呀,北京好就业呀。我回答:没错呀,不仅北京好就业,只要是现在的新一线城市(包括重庆西安啥的)都很好就业,大家为啥不去?
又会说:那些城市人多,生活不方便,竞争压力大。我回答:作为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的人来说,没见过除高考外比考研人更多压力更大的了。
想比二三线城市压力确实大一些,但是也不是不能活着呀,租套房找个差不多的工作,每月持有五千零花钱不是梦,毕竟大家都是本科生嘛。
最后都会说:你是因为在北京适应了,所以觉得没啥。我只能回答:只要你一去你也会适应的,不是啥难事。
北京大多数人都是外地人,大家都是在这里努力,不管混的好混的差但都能活着,平均的零花钱绝对比在原来地方多多了。
以上的对话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在这里的人很多都对大城市有一种恐惧并且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这个我很理解,毕竟只要是人都拥有对于不确定环境的厌恶。
只不过作为社会人的大家从小就经历各种不确定的环境,陌生的小学,陌生的中学,陌生的城市(也为很多人也是跨县来到太原上学的),大家都很好的适应了,所以现在可以不用这些所谓的陌生和不熟悉当做挡箭牌了。
说到这会儿我可以说说我身边真实经历的很多普通人的案例了,我班级中有很多报名千峰或者昆山那里的很多职业培训机构,说实话我问了几个,找的工作我认为都不错,都是北京上海实习工资五六千转正平均一万。我们班去了16个都找到工作了。
也有很多人说一些岗位只要研究生。确实,不过这根本成为不了一个你考研的原因,因为还有很多岗位只要博士呢,还有很多岗位只要海归呢,这有如何?其实大家不是真正渴望那些岗位,背后其实是畏惧自己找不到工作。大可不必。
在外找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利用好假期去培训一下自己的职业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的专业知识变现的能力,这很重要。
获得这些职业素养的渠道也很多,自己学习一些职业证书,报名专业学习课程,去一些像千峰这样的包介绍工作的培训机构、主动去投简历。
我也不是无脑鼓励大家去就业,看好,上面所谓的职业素养是你就业的前提,就和考研的前提是你认真学习一样。
三. 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身边的人都说我目标很明确,其实并不然。
我在上大学前,计划的是好好学习经济学目标外企银行业的。但接触了数学分析这门课之后,我放弃了。(严重厌恶数学患者)所以导致了后来按成绩分专业没上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并且分到了个没卵用的专业;(大一over)
后来想去找工作,好好学学编程啥的,但是学了一阵子是在是觉得枯燥无味,发现自己实在是不喜欢,因为我这个人很看重兴趣,所以放弃了;(大二over)
之后想果然还是出国吧,于是开始学习日语。但是光出国也不是个道呀,毕竟以后就业我还是没有竞争力的呀,但是学着学着我发现其实我对日语很有兴趣,而且我对英语也不是很讨厌,所以决定往语言方向走;(大三over)
但是果然我单纯语言方面竞争力和语言专业的人没法比,所以我还是要继续寻找,这会儿我终于承认了我在游戏方面的理解和看法其实还可以,并且结合上之前有在b站发视频并且会音频视频剪辑的优势。所以我决定出国并且发展个人自媒体和语言相结合。(now)
所以可见,我的目标并不是很坚定,随时都在改变着,做着不同的事儿。但是,我想到一个方向就会去做,我认为这是很关键的。
其实要说我迷不迷茫绝对是迷茫的,冲我改变这么多次目标就看得出来,但是我并不畏惧迷茫。
例如,我之前开公众号是因为自己写文章太烂了,然而未来还要面对毕业论文,所以打算练练文笔。但没想到现在能和及媒体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迷茫的结果,但我就是在迷茫中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摸着,并且带着这些石头去填之后的路。
我经常听到成人和我们说,在决定自己未来职业之前一定要谨慎,但是我看到现在的年轻人们实在是谨慎过头了。都会觉得自己现在不成熟,做出的决定一定有很多缺陷。
然而,我现在理解到的何为成熟?成熟就是20岁的你认为18岁自己不成熟,25岁的你认为20岁自己不成熟,30岁也肯定觉得之前都不成熟。
成熟与否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你通过环境对于世界的认知改变了,你就认为之前自己是错的,这种想法没问题,但是要是在自己之前错上再戴个自己当时不成熟的帽子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一句鸡汤话:现在所有人都在迷茫,与其迷茫不如坚定地迈出步伐,去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且付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