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孩子嗓子红肿、扁桃体肿大,还伴有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说明孩子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
2、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皮肤出现了疹子,就要小心可能是出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
3、如果孩子2岁以下,除了食欲差,精神状态良好,且高烧在39℃以上,宝宝可能是幼儿急疹,这种疾病一般高烧3~5天后,退热后身体才会出现疹子。
4、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身上出现了疱疹,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水痘或手足口病。水痘出疹的部位主要在前胸和后背;手足口病出疹的主要部位在手心和脚掌,同时口腔里也会出现口腔溃疡。
5、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伴有咳嗽喘息的症状。我们可以用家中自备的听诊器听一下孩子的肺部,如果听见有痰鸣音或哮鸣音,要小心支气管炎或肺炎,要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6、如果孩子出现了低烧,体温在37.5~38.0℃,持续的时间超过2周以上,家长同样要重视。可引起孩子低热的疾病有肺结核、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等。
生病记得要及时拜访医生,可以减少走弯路哟!
拓展资料:
人的正常体温是腋下36℃~37℃。发烧就是超过正常体温,分为低烧(37℃~38℃)、中度发烧(38.1℃~39℃)、高烧(39.1℃~40℃)、超高烧以上(41℃以上)。发烧常常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如何认识发烧、怎样对待发烧方面,人们常常进入误区。甚至有这样的传言,说长期不发烧的人,更容易得癌症,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在解答这个疑惑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发烧。

发烧是人体的“自卫战”
一定程度上讲,发烧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主动发起的一场“自卫”战,是人体免疫力的反应。
发烧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从根本上说,发烧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是机体与外来入侵者(病原体)作战的表现。所以,当发烧不超过39℃时,一般不要急于吃退烧药,可采取一些物理性的降温措施。例如:①降低环境温度,不要穿得太厚,不要盖得太多、太严实等;②多喝水,及时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也有利于通过排尿排出一些毒素;③用温水擦浴;④用冷湿毛巾或冰袋放在额头、腋窝、腹股沟处冷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或冰袋。

常年不发烧是好是坏?
人的免疫力分为特异性免疫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两种。如果把病菌比作强盗,人体的免疫力就好比防盗门,常年不发烧说明防盗门特别牢固,即非特异性免疫力较高,这当然是好事。
长期不发烧容易得癌症?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发烧与癌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担心长期不发烧,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不能对抗病原体的侵入,而引起疾病。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不发烧说明身体素质比较好,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及时的杀死细菌和病毒,不会侵入血液循环,也就不会引起发烧。
那为什么经常听说身边某某身体特别好,从来没有感冒发烧,却突然罹患癌症呢?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认为身体素质比较好,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异常,比如长期吸烟的人,虽然不发烧,但烟草对其肺部的损害却是真实发生的,还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通常也不会导致发烧,所以并不是说不发烧,这些疾病就不存在。这些患者通常也没有按时参加体检的习惯,错过了发现癌前病变的机会。并且在癌症早期,一些小的异常状况也容易被患者忽视,认为自己可以“扛过去”,错过了治疗时机,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经常发烧的人,应警惕肿瘤的可能性
发烧是癌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如果人们能把癌症引起的发烧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相区别,也可以早一些发现癌症。那么,癌症引起的发烧有何特点呢?
1. 非癌病(如感冒、痢疾等)引起的发烧,患者在做血液检查时,一般可出现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的现象。但癌症患者即使出现高热(体温高于39.1℃),其血液经化验检查也多无异常表现。
2. 癌症患者在发烧时其体温多在37.5~38℃之间。
3. 非癌症患者发烧时一般会感到很冷,同时伴有寒颤等症状。而癌症患者在发烧时不但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很热,并常伴有出汗的症状。

4. 非癌症患者发烧一般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即可使其退烧,但癌症患者发烧时,使用上述药物大多无效。
另外,发烧通常是很多癌症的首发症状。此类患者可在发烧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消瘦、乏力、淋巴结肿大等肿瘤的常见症状。因此,如果一个发烧患者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吻合,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鉴别,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