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提拔,要亮理由更亮成绩

      10月17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针对“济宁市委政法委书记张辉被指连续破格提拔”之事,向媒体表示相关信息已经记录,会转交给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张辉是山东籍官员,但其关注度是全国性的,而且在2008年时即成为“风云人物”。原因是当年27岁时,即成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跻身副厅级官员序列,这在绝大多数同龄人中,无疑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效应,拥有关注度是很自然的。根据公开的简历显示,张辉从普通干部到副厅级干部,只用了5年零7个月,而在2006年到2008年间,更是连续3年被提拔,可谓相当罕见,被舆论质疑为“火箭提拔”,也是说得通的。

       张辉今次受到关注,是因为刚刚又被公示,拟由现职的济宁市委常委,转岗出任设区市的副厅级领导职务。而对于今次提拔公示,除社会公众外,更有两位专家级别的人物,也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质疑。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和竹立家教授,就认为“张辉任用提拔明显过快,属于连续破格提拔”,当然也留下“若综合能力突出,取得重大贡献,也可以破格提拔”的转圜空间。这就是说,张辉的连续破格提拔究竟是否合适,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综合能力突出,取得重大贡献”这个硬通货。

       张辉的连续破格提拔,在中国官场确实算是个另类。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的张辉,如果从学历这个角度,从国人通常的眼光看,至少不占优势,算不得出类拔萃的。当然既为破格提拔,就不会囿于学历条件的。但走上社会后,张辉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受到官方的特别赏识,仕途上不断实现跳跃式发展,恐怕确实令人“羡慕嫉妒恨”。在有着论资排辈传统和氛围的官场,不要说是山东,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连续破格提拔都是屈指可数的。

  论资排辈当然是落后背时的选拔机制,不利于年青干部脱颖而出,无论从年青干部培养锻炼,还是从党的事业发展而言,都需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框框。其实就官员的提拔而言,除了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外,机缘巧合也是不可否认的元素,张辉无疑是赶上了好时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公众对其连续破格提拔的质疑,也并非毫无道理的惯性思维,而是确实有着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和客观的因素,这或许是当今破格提拔公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公示之理由多是“工作需要”“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等,显得相当笼统和单薄,确实经不起质疑。试想光是这样的理由,凭什么破格提拔的是张三而非李四王五或者马六呢?显然公示中缺少最不该缺少的硬核条件,即被提拔人的综合能力和工作实绩。被破格提拔的,当有过人之处,是骡是马能够轻松地掂量出来,进而在与他人的比拼中突出出来。唯如此方能令人信服,进而化解质疑,舍此哪来破格的理由?

       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彰显人尽其才的理念和导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是必须和迫切的。从这个角度说,使破格提拔的理由具体并丰满起来,既亮理由更亮成绩,以减少质疑声音,同样是迫切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