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娇师妹从老家回到北京工作,听闻这个消息我万分开心。其实她也只是一年多以前由于工作调动刚从北京离开回老家工作,但是当她跟我提及回老家这件事的时候我依然十分衰颓,北京这座城市好似变成了最刻薄的老妪无情地用扫把驱赶着看不顺眼的年轻人。这不禁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毕业后选择这个城市的初衷。
自从高中毕业后我仿佛永远在路上,一直在读书并且学校离家愈来愈远,从哈尔滨到北京再到香港,这一路穿过差不多整个中国,然后我发现我可能不太适合离开北方文化氛围,于是选择回到北京工作。这在我和爸妈看来都是一种“回归”,毕竟他们已经在心里接受我可能会出国的这一选项,现在的北京真的算是“离家近”了。不过偶尔,非常偶尔,我妈还会感叹她的朋友的女儿从天津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工作,现在结婚生子家庭幸福,我只当听不懂说“祝福她”。
对于我来说,贪图新鲜感和爱折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回到老家的安稳生活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北京这座城市,刚好提供了我想要的“除它之外只能由旅行赋予的东西”,就是“陌生”。旅行的意义不过是从自己活腻歪的地方到别人活腻歪的地方看一看,而北京这个大得出奇的城市,总是能让我出门走走就能看到陌生的风景或人,我仿佛永远生活在“别处”,让我喜爱旅行的灵魂总是得到满足。
但每样美好的东西都不免有它独特的悲观的阴影,这“陌生”的背后就是缺失了所谓的“归属感”。而更加悲哀的是,哪怕是回到了我的老家,我也再没有了这“归属感”,我仿佛变成了宇宙的一粒尘埃,在繁花似锦的蟹状星云里永远地孤独地沉默。我变成了各处的陌生人。唯一让我有一些好像归属感的情感链接,便是同样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们了,所以哪怕他们并非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单单是离开北京这座城市,也会让我觉得犹如从我体内的风筝中抽离一根连接大地的带着血肉的丝线。
不过万幸,娇娇回来了,我兴高采烈地欢迎这根一年前抽离的丝线,不忘采访她(实际上是试探她是否有一天还会离开)“为什么回来?”,她回答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我们总是在探索人生的意义,想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知道虽然现在这样不停“旅行”的人生也许有些悲哀,但我更确定把我拴在老家的人生会更悲哀。反过来想,也许我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不停“旅行”,做各处的过客呢?这谁又说得准呢?
无法停下旅行的人,虽然失去了归属感,但是收获了让人心醉的路上的风景,不管这风景是灿烂的还是阴鸷的,她都可以将路边的渣滓捡起变成语言的黄金、回忆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