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

我躺在已经睡了一天的床上,感叹着就这么躺在床上一天也太爽了,点开了一篇推荐文章《生性凉薄的人,活得有多爽?》。里面写蔡康永说“我鼓励大家做个冷淡的人,因为过于热情不是一个维系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法。”然后推荐了一个公众号教你如何改变人生。这一刻我心里冒出一丝丝的恼火和另一大片“果然如此”的弹幕。

小时候很多人说我聪明,因为看过一遍的广告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那时看广告对我来说算是一种娱乐,毕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是有规定的,每一秒钟都很宝贵。而现在,广告仿佛成了所有都市精英的生活指南,它投放在你每一个能看到的屏幕上,告诉你你现在过得不够好需要它的教导和指引。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的选择会被潜移默化地控制,而更恐怖的事是你认为这是出自你自己的意志,再恐怖的是社会乐于见到这样,因为这样一来人民会“更努力且更有活力”。

广告商十分懂得人们的好奇心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网红和流量很赚钱,他们宣传和代言的东西都卖得很好,但我总是有一种叛逆心理不想买,反而热衷于去找“小众”的东西来用,这让我有一种诡异的区别于众人的优越感。就像小的时候每次听到爸妈说“你看谁谁谁,他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总是回嘴“你看他好你找他当孩子去!”,这样回想起来,我好像不算个省心的小孩子。

我心里一直矛盾极了,谁都会想走一条平坦舒适的人生路,但是却听不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不想被别人命令做什么,也不想听到别人的说教,但是如果踩到这个坑又会后悔当初的决定,甚至在吃了亏之后变成了说教的那个人,变成了当初“讨厌的大人”。

“讨厌的大人们”通常都会说“大家都怎样”、“别人都怎样”,就像广告一样给了一个基准,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基准好像你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好的”(这里不包括学习这件事)。而每个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好像都过得都“不够好”,而“好”的终点到底什么样,好像只有广告知道。

朋友萌萌曾经跟我说,她想做公司门前一棵玉兰树,每天看着春去秋来人来人往,沐浴着阳光吸收着雨露,多快活。我却不赞同,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要被修剪的,如果哪一点不合园丁的心意是要被修理掉的,我更想做一只鸟。如果做鸟不行的话,我最差也要做一棵在山里的树,在那里没有人会修剪我的枝丫,我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也没有人会告诉你一般的树或者别人家的树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在我的地盘上野蛮生长,不需要考虑我要长成什么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