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考生称遭歧视后发文致歉,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

网络时代的新闻消息,“反转”这个词都快被用烂了。

一位清华女考生称自己遭遇性别歧视,紧接着又发文道歉,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被各种讽刺、讨伐。

事情大致经过:3月18日,一位女考生发帖称,她是北京邮电大学本届19级毕业生,今年报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以专业初试笔试第一名成绩(376分)进入复试,但面试时没有受到认真对待,面试成绩仅为60分。

在自述帖中,这名爆料人称“本专业复试除了我,其余13名全部是男性”,认为自己有可能遭遇到了性别歧视。

紧接着,媒体争相跟进,清华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出面解释、讲述经过:真的没有性别歧视啊!

当晚7点左右,该考生再次公开发文,致歉,称“面试不像考试,A就是A,B就是B,怪我揣测错了老师注重的学生品质,努力错了方向。”并表示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冷静后对我不负责任的发言感到愧疚。”

女孩的心情很容易理解,那么优秀那么拼的一个人,努力了这么久,最后梦想落空,并且是原本很笃定的事情,笔试复试落差如此之大,情绪失控也在情理之中。

突然想到《都挺好》的一段剧情,大哥苏明哲失业后去参加面试,作为一名斯坦福毕业的高材生,面试官却不要他:你很优秀,但你不适合我们这个岗位。

考研,尤其是复试环节,跟参加面试挺类似的,是双向选择,笔试成绩优秀复试被刷的案例太多了。

这个世界哪会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结果呢?

女孩毕竟年轻,气盛,此前激烈的措辞引发这么大的风波,大概也出乎她的意料。

不过众网友几乎一面倒地喷当事人,实在有些过火了。

大家普遍对呐喊的人非常严苛,甚至尖锐,习惯性对“完美受害者”有执念,好像有缺点、有错处的人就没有质疑别人的权利。

事实上,每一位受害者,或者自认为受到了侵害的当事人,都不需要自身完美无瑕才配享有质疑的权利。当然,被质疑的一方也同样享有辩解、追责的权利。

就事论事,才能更快接近真相,才能促进社会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该事件中的女孩,有权利要求一个被拒绝、被刷的解释,至少她有感觉委屈、表达委屈的权利。她怀疑自己遭遇性别歧视了,她想搞清楚到底有没有,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不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吗?

考试,一直被认为是改变人生相对公平的方式之一,清华大学方对此次事件也足够重视,及时公开相关情况,向外界作出解释,回应该考生的质疑。

这才是正常的处理方式。

围观的众人可以就事论事地表达观点,但没必要人身攻击,说些“蹭女权道德绑架”、“她水平就是不行”之类的风凉话。

不可否认,女性在就业、面试中,容易遭受到或明或暗的歧视,对于女性自身来说,有时候,敏感一点总好过于放松警惕、后知后觉。

韩剧《就算敏感点也无妨》中,12集的小短剧,每集只有10分钟,却几乎覆盖了女性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争议和危险。

比如在聚会上被占便宜,男性在言语上的侮辱和贬损,在公共场合被揩油,独居女性的安全隐患,权威人士的性骚扰,甚至还包含男女交往中一些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的情况。

虽然剧作本身质量一般,但却给人很深的启发。因为它说出了很多女性不敢说的话,也提醒和鼓励着女性在遇到可能的危险时,一定要勇敢地拒绝和反抗。

在世界变得更好之前,我们永远要先保护自己一点。

我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受到了伤害,我表达出来。

你认为自己被误会了、被冤枉了,你也表达出来。

如果是我过度敏感,言辞过激,我道歉我负责;如果是你不合规不合理,你道歉你负责。

舆论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发现真相,最终推动进步。而不是一哄而上拍板砖,踩着发声者、受害者亦或是过错方,群魔乱舞。

如若人们发声的条件越来越高,最后只会越来越趋向于缄口不言,那样才是真正可怕的时代。

而我希望那样的时代永远不要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