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叶子能吃吗

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angustata)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莴笋是直根系,移植后发生多数侧根,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茎短缩。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色淡绿、绿、深绿或紫红,叶面平展或有皱褶,全缘或有缺刻。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和加粗,茎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形成棒状肉质嫩茎。肉色淡绿、翠绿或黄绿色。圆锥形头状花序,花浅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黑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容颜维生素——莴笋叶

莴笋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原产地中海地区,汉隋时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陶谷著《清异录》记载:“呙国(西域国名)使者来汉,有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今莴苣也。”

根据莴笋叶片形状可分为尖叶和圆叶两个类型,各类型中依茎的色泽又有白笋(外皮绿白)、青笋(外皮浅绿)和紫皮笋(紫绿色)之分。

尖叶莴笋。叶片披针形,先端尖,叶簇较小,节间较稀,叶面平滑或略有皱缩,色绿或紫。肉质茎棒状,下粗上细。较晚熟,苗期较耐热,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种有:柳叶莴笋,北京紫叶莴笋,陕西尖叶白笋,成都尖叶子,重庆万年桩,上海尖叶,南京白皮香早种等。

容颜维生素——莴笋叶

圆叶莴笋。叶片长倒卵形,顶部稍圆,叶面皱缩较多,叶簇较大,节间密,茎粗大(中下部较粗,两端渐细),成熟期早,耐寒性较强,不耐热,多作越冬春莴笋栽培。主要种类有:北京鲫瓜笋,成都挂丝红、二白皮、二青皮,济南白莴笋,陕西圆叶白笋,上海小圆叶、大圆叶,南京紫皮香,湖北孝感莴笋,湖南锣锤莴笋等。

莴笋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莴笋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患者极为有益。

莴笋叶有个美称叫做“容颜维生素”,它的综合营养不仅是块茎的7倍,VC也是块茎的3倍,胡萝卜素更是叶子的数10倍!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成VA,起到保护皮肤角质层的效果,让皮肤光滑细腻!从食疗价值上来说,莴笋叶富含(尼克酸)烟酸,又被称为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生活中尿糖高的人群最适合吃的就是莴笋叶。

莴笋可以做成“凉拌莴笋丝”;也可以与猪肉一起做成“莴笋小炒肉”;与龙虾一起做成“莴笋炒虾仁”;与山药一起做成“莴笋炒山药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