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履新10天被查,曾称从未谋过一分钱私利

3月9日刚从内蒙古通辽市委常委、科尔沁区委书记,转任通辽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的曹文敏,屁股在新岗位凳子上还没坐热,就被反腐铁拳打下了。


      从岗位调整到落马的时间间隔上看,曹文敏落马也颇有些“调虎离山”式反腐特征。按理说落马厅官多了去了,这样的新闻原本应该“波澜不惊”,似乎没有关注点。不过曹文敏还真有“过人之处”,如同其在新岗位上“还没坐热”令人扼腕,之前堪称肉麻的吹捧奇文,也依然还来不及从官媒“下岗”,挂在网上成为莫大的反讽,更令人不禁哂笑。

      某报2018年11月以“科尔沁大地的‘开路人’”为题刊发的文章中,赞颂曹文敏是“一身正气的‘开路人’”“勤政为民的‘领头雁’”“百姓信赖的‘好公仆’”。看看这些堆砌起来的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曹文敏堪称完美。当然还有更不着调的吹捧,且看如何描述:“有着33年工作经历、拥有27年党龄的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重大考验面前从不含糊,坚定党的原则和信念。”“多年来,经曹文敏手的项目无数、资金无数、干部无数,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谋过一分钱私利。”贪官落马当然少不了贪钱的“基本功”,可曹文敏居然没谋过“1分钱私利”,官媒如此不吝溢美之词,成功“塑造”或“包装”的“好官”形象,活脱脱就是“肥皂泡”,典型的“彩虹屁”。


      贪官善于伪装是人所共知的,也即多是所谓的“两面人”,这也是做贼心虚的必然表现。但是,伪装毕竟是贪官的手段和功夫,“包装”却需要协助,而不是自己能够单独完成的。比方说对曹文敏的“包装”,就是官媒完成的。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气分析,诸多语言应该出自曹文敏本人之口,确实够大言不惭的。完成这样的“包装”工程,记者当然不可能调查得那么深入,只是完全按照本人的说词全盘照搬,还要再展示妙笔生花的加工本领,那多少都有些不负责任了。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我们的古人还是留下甄别善恶美丑真假的简单标准,即“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如果官员没有点淡泊名利的修养,而是喋喋不休地标榜自己,终究不是正常的心态,因为“善修而名自随之”,名声真不是靠“黄婆卖瓜”自夸的。曹文敏当然也不可能是在报道后突然变质堕落的,而是潜伏和伪装得太久,不排除被蒙蔽的可能。不过不加思索地塑造“绣花枕头稻草芯”的官员形象,终究不是官媒该做的事情,但愿不是曹文敏花公家钱买来的宣传。


      媒体需要公信力,这也是赢得受众信赖的基础能力。

而基于事实的报道,既是记者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也是媒体维护真实作为新闻生命的必然要求。“包装”徒有其表的贪官,既可能对腐败推波助澜,也损害媒体和记者的形象,实在害人害己,“好官”可不是“吹”出来的。

阅读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