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离婚新规定马上要实施了,我国各地的民政局就要实施新的离婚规定了!
想要离婚,需要分三步走,
第1步先到民政局申请离婚。
第2步夫妻双方申请完以后回家冷静冷静期最少30天,最长60天,冷静期内任何一方反悔的可以到民政局撤回离婚登记。
第3步过了冷却期以后,男女双方还是想离婚的,那么第2次到民政局申请离婚,民政局才会颁发离婚证,任何一方第2次不去的视为离婚失败。
最新规可以让那些冲动离婚的夫妻好好的想一想是否真的要离婚,离婚的后果是否能承受,所以从明天开始今天吵架,明天就离婚的现象将永远不会存在了。
拓展资料:
准备离婚的注意了,2021《民法典》最新规定:想离婚难上加难?
那么备受大家关注的“离婚冷静期”也就开始正式到来。根据新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离婚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也就是说2021年起,夫妻想要协议离婚的,首先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登记申请,然后需要回家等待(也就是冷静期)30天,那么在冷静的30天之内,任何一方后悔了,不想离了,均有权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也就是一旦撤回,此时你们的婚没有离掉,仍然是夫妻关系;
但如果30天之内,冷静考虑后仍然要离婚的,那么30天之后的30天内,你们双方要第二次要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离婚证,拿到离婚证之后双方的婚姻关系算是彻底解除;但在这30天之内没有去申请领离婚证的,那么就视为撤回离婚申请,也就是双方仍然是夫妻。
从上述复杂的过程大家就可以看出了,今后离婚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实总的原则还是希望每个家庭能幸福美满,不要因为一些小的事就各种闹离婚,有了冷静期,对于那些因为冲动就离婚的家庭来说,可谓是件好事。
离婚了,孩子跟谁?
这个话题很现实,在本次《民法典》中也有了新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离婚后,能不能自行帮子女改姓氏?
改了姓氏之后,能不能拒绝支付子女的抚养费?
《民法典》明确,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养费。
父或者母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当责令恢复原姓氏。
新规解读:
父母双方冠姓权是平等的,但双方都无权擅自更改子女姓氏,必须得到双方一致同意才能帮子女更改姓氏,而且不得因为子女更改了姓氏,拒绝支付抚养费。
在局长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看到有不少单亲妈妈对这条法规抱有保留的态度。
如果其中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且拒绝同意孩子更改姓氏,单亲的一方就会变得被动。
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有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情况,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其中存在以下六种情形,离婚时可多分财产。
1、夫妻中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有过错行为,无过错方可以多分家产。
2、婚后抚育子女较多的一方,离婚时可以多分家产。
3、婚后照料老人较多的一方,可以多分家产。
4、夫妻中一方隐匿财产的,另一方可以在离婚时多分家产。
5、一方转移资产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多分夫妻共同财产。
6、夫妻中一方挥霍财产,或者给第三方赠送财产、购置房屋的,另一方如果掌握证据,就可以申请多分家产。
《民法典》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人的一生。除了婚姻方面,还包括物权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内容,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虑所求,是一本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如今法治社会,懂法才不会吃亏。不是为了成为法律专家,只是为了可以避免踩坑,哪怕踩坑了,也有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其哭泣求人,不如靠着自己。
无论是家里还是办公桌上,都可以摆上一本民法典,遇到事情就可以随手翻阅,找到基本的解决方法。
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法律,有了法律意识,才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保护孩子、保护家中老人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