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阅兵不用真枪实弹?39年前的教训太深刻,至今仍然不敢忘记】
如今的现代化军队,各个国家都会以军队的强弱来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其中“核武器”就是典型的代表。然而阅兵时“核武器”无法现场演练,甚至很多武器只给人们呈现一个外壳,一个系统,至于其中的子弹以及危险性的化学物品统统不在阅兵范畴内。那么你知道,为何阅兵不用真枪实弹吗?其实,主要还是39年前的教训太深刻,至今仍然不敢忘记。
据悉,在1981年10月6日这天,埃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阅兵活动,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阅兵队伍中竟然有人袭击总统,埃及总统萨达姆在防守严密的阅兵现场竟被“内部人员”以真枪实弹击毙。这一事件的产生轰动了整个世界,一时间舆论遍布与世界各地。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为陆军上校——哈立德,他明白想要从外部进行袭击必然困难重重,于是他潜心计划先是加入阅兵活动中,再之后找来三个合伙人在阅兵当天对手下人员说出于安全考虑让这三人上去,其中细节必然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概括。总而言之,哈立德成功让阅兵活动充满了危险味道。
事后哈立德一伙自然被埃及政府逮捕,实施终生监禁。曾有媒体采访过哈立德,问他是否感到后悔,对此哈立德淡淡说了句,如果时间倒转他还是会这样。同年阿拉伯语报采访时他却说那次刺杀是错误的行为,如果再来一次他会阻止那次事件发生。究竟哈立德为什么要刺杀当时的埃及总统,这背后又涉及到哪些人员,哈立德为什么立场又多次变动,这其中自然有其他人物干涉,但总归一点人死不能复生,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已然逝世,巧合的是他正埋葬在刺杀现场的旁边,那个为了纪念中东牺牲同胞的无名英雄纪念碑里。
39年前的这场惊变让其他国家感觉到了危险,阅兵这场看似彰显实力的情景下也掩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即使外围的工作做好,即使内部人员筛选的足够完善,但终究无法抵挡住人内心中的“恶念”,若是恶念一生,手中又是真枪实弹,对着一个地方就是乱扫,这样的场景让人不敢想象,对此很多国家吸取这次埃及事件的教训,所以现在的阅兵活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模拟的枪以及子弹,这样一来即使中途一些人受到了蛊惑,可真枪实弹被换成阅兵专用武器,如此安保措施就更加完善且合理了。
埃及负责阅兵活动的人员能过想到这一层,用道具代替真枪实弹,总统萨达特也不会英勇牺牲。总统是个高危的职业,不仅要面对外界的种种危险还要和自己内心的邪恶作斗争,外界的危险让这这副身躯就此失去活力,灵魂没有了寄托场所无法向周边的人传递合理的信息。萨达特总统在政治上的作为很合理,让当时的埃及从中东战争的阴霾中迅速走出来,大力发展经济生产,若是那次阅兵不发生意外,在萨达姆总统的带领下埃及的实力会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好的领导人是必然会让对立的那帮人惦记的,但在一些公共场合又不得不抛头露面,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做好安保工作,必须要把周围的安全隐患排查好,如此一来,内外保障工作都安排妥当,类似埃及总统被刺事件就可以避免,这也是为什么阅兵为什么不用真枪实弹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