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蒙古人#
成吉思汗既是古代的中国人,也是蒙古国人。这并不矛盾,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成吉思汗的身份归属争议来源主要是因为外蒙古在民国时期独立成国这一历史事件。
但归根结底,外蒙古的起源不过是明末“三大蒙古”之一的漠北蒙古,只是整个蒙古族的一部分。在清王朝灭亡后,有一部分蒙古人(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选择了独立,但今天多数的蒙古族人依然生活在国内。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少数民族,其所在的民族也就是今天的蒙古族。从秦始皇建立中国首个多民族政权之后,“中国人”这一称呼就不仅仅指汉族了,同属于当时朝代管辖的少数民族,应该也属于中国人这一范畴才对。
现代人心中的“国家”和“民族”概念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后的“舶来品”,在成吉思汗那时候是没有的。用近代的词去套古代的人,就会产生“成吉思汗是哪国人”这种有趣的话题。
准确地说,成吉思汗的国籍是“蒙古帝国”,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蒙古国人。蒙古帝国是一个曾经征服过中国,但是后来解体的帝国。成吉思汗与中国的渊源是,他的孙子忽必烈是中国人,建立了“元朝”。与蒙古国的关系是,他的后裔从中国分裂了出去,建立了一个叫“蒙古国”的国家。
拓展资料: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
这是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浓墨重彩的朝代,可是同一时期的蒙古,却笔墨不多。
正是如此,才经常会有人提出疑问,蒙古部落时期也好,大元朝也罢,都有一种被外族侵占的意味。
其实,成吉思汗还真真正正是中国人,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听听这段历史,你就会明白。
70张牛皮做了70个鼓风箱,他们用炼铁的方法,熔化了悬崖,才让蒙古祖先走出密林,走到了广袤的大地。
这是蒙古人的起源史,他们正是凭借执着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执行力,才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部落之间经常会争斗,有一次,一个被称为蒙古的部落,和一个被称为突厥的部落,发生争端,起了内讧。
一场恶战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两个部落在经过一顿火拼之后,突厥占了上风,他们对蒙古开始大屠杀,只有两男两女逃过一难。
这四个人是两对夫妻,一个是捏古思家,另一个是乞颜家,他们在混战之中,手无寸铁,只能一直拼命往前跑。
提到乞颜氏,很多人会知道,这是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其后产生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孛儿只斤氏,而现在这对逃难的乞颜夫妻,正是成吉思汗的先祖。
他们不顾一切地跑,仿佛生命里只剩下一个“跑”字,就这样,一直跑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一道悬崖阻挡了路,筋疲力尽的他们,才停下来歇歇脚。
几个人稳住心神后,发现这里是一处悬崖峭壁下的深山老林,树木繁多,非常适合隐藏,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于是,他们决定留在这里生活,这个地方叫做“额儿古涅昆”,也叫“也里古纳昆”,“也里古纳”是险峻的意思,“昆”则指悬崖。
这个地方,在现代地图上看,就是现在的内蒙古额尔古纳河东南一带,正是中国的领域范围内,成吉思汗的祖先就在这里安家了。
两个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时间久了,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发现,这里的条件,再也无法承受人口的继续膨胀。
前面是巨大的悬崖,走出去太难,可是按照来时的路返回去,面对的是曾经的敌人,会有生命危险,他们明白,只有继续往前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么,面对悬崖,怎样才能走出这片密林呢?
在大家的集思广议下,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切实际的设想新鲜出炉,他们要用炼铁的方法,熔断悬崖,走出去。
要是熔,就得有足够的火,这是最重要的问题,火得大,还得能够持续燃烧,烧火的材料在森林里不算事,到处都是,但怎么才能保证火势够大、够持久呢?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这么多人,很快又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牛皮做鼓风箱,可以解决火势的问题。
努力就会有收获,就算不成功,还能得到经验呢,更何况他们这些有着坚定信念、又有着足够强大执行力的人。
说干就干,杀牛,取皮,很快70个真皮鼓风箱就做好了,歇人不歇火,不停地大火持续烧着悬崖,终于烧出来一条能够走出去的路。
他们从深山走了出来,一直走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启了蒙古高原上的新生活。
这正是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贴赤那的迁徙之路,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知道,他们出生在中国,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只不过是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