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功臣还是罪臣

张学良将军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讲:张学良的功大于过,他是一位有良心、有爱国报国之心的军人,是“千古功巨”。

先说说他的过。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成为新的“东北王”,人称少帅,统领东北30万大军。但在九一八事变中,面对日军入侵,炮轰北大营,他率领的东北军一枪未放,丢失了东北,使东北三省沦陷长达14年之久,人民饱受日军欺凌、压迫和统治,因此他也背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当然,现在也有人说“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下达的,张学良是替蒋“背黑锅”。不管怎么说,丢失东北是事实,何况还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呢?

再说说他的功。他的东北易帜,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为此,蒋介石很感激他,又是结拜兄弟,又是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他最辉煌的就是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的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他是坚决剿共的,但在与红军打了几仗后,损兵折将,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开始怀疑,为什么红军屡剿不灭,反而越剿越多,越来越壮大?后来他找到杜重远,阅读了共产党的《八一宣言》,他的思想开始转变,杜重远又推荐共产党人刘鼎为他的私人秘书。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下,周恩来在延安和他进行了秘密会见,双方交换了意见和对时局的看法,他对共产党、红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在后来的谈话中曾说:周恩来是一个伟人。

1936年12月,蒋介石来西安督战,在屡次进谏无效后,他与杨虎城实行了“兵谏”,扣压了蒋介石,后来在周恩来、博古、叶剑英与南京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和张、杨两位将军的共同协商下,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没有西安事变,就没有国共第二次合作,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共携手、共同抗战,从这一点上讲,张、杨两将军是中华民族约千古功臣,永载史册。

 

拓展资料:

张作霖 张学良父子是不是虎父犬子要用事实说话。不说“九一八” 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两人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事 方式方法 。能很明确看出这二人差异。恰好两人先后对付过同一人 而这件正事是典型的试金石 可以试出谁是英雄 谁是狗熊。

话说张作霖白手起家 经历无数磨难 终于做上了奉天督军兼省长 一职。可是有人不服 一个是结拜兄弟 奉天军务帮办冯德麟 一个也是把兄弟 兼下属汤玉麟 。汤为人很霸道 蛮不讲理 此时汤想接张作霖的二十七师师长一职。张出于各种考虑改由 为人忠厚张作相接任。再加上张作霖任王永江整顿奉军军务 引起汤不满。于是汤冯勾结准备发动叛乱。张作霖得知后 立刻下令 汤部立刻限时开拔 至新民驻防 。并令张景惠带本部人一同行动 并监视 汤玉麟 一到新民 立刻撒消汤玉麟一切职务 所部由张景惠管辖。干净利落的搞定汤玉麟 离开汤 冯德麟孤掌难鸣 一场叛乱就这样搞定了。后张大帅念旧 在汤玉麟 眼泪鼻涕中 又起用了汤。汤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九一八”之后 日本胃口大了 准备进攻热河了,热河防务成了关键。热河省主席正是汤玉麟!

他在任上种植鸦片 收荷捐杂税 鱼肉百姓。而且他意志不坚 有投敌或逃跑可能。大战在即 关键位置上 就这样一个人 连蒋介石 也来电要张学良撤了汤玉麟 。张学良试探性准备撤汤 汤玉麟眼一瞪说 你张学良如敢撤我 我立马投降日本人。于是张学良怂了。果然热河战役打响后不久 汤截了二百四十辆军车 装满多年搜刮下财宝 一溜烟躲天津租界去了。热河防务崩溃 仅一百三多个日军就占领承德, 华北大门洞开。

这是张学良亲自指挥的一场战役。没任何借口可找。

就说他这么快把他老子 辛辛苦打下江山败得一干二净他就是个败家仔。

说起西安事变 他把蒋介石捉住后 如何处置 心中一点数都没有。面对捉蒋后纷乱复杂的局面 他跟本没办法 也沒这个本事处理。最后仰仗周恩来 四处调停 各方奔走 终于谈出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