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首先,朱祁镇与朱祁钰都算不上明君,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这哥俩中,朱祁钰要比朱祁镇好一点。

朱祁镇与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事实上,朱瞻基也只有这两儿子。朱祁镇是老大,朱祁钰是老二,但这哥俩不是一个娘,也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瞻基死后自然把皇位传给了老大朱祁镇,就是明英宗,老二朱祁钰被封为郕王。这哥俩的故事可以真正算得上一波三折,咱们分为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正统时期

朱祁镇即位后,年号定为正统,从1435年1449年,一共干了14年。刚继位的时候,朱祁镇才九岁,国家大事就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不过这个张氏很明白事理,她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相继合作,国家大事处理的还算明明白白。不过随着张氏驾崩,三杨离去,朝政大权就回到了朱祁镇手里。这下就坏了。

朱祁镇宠信一个太监,叫做王振。这个王振本来是个落第秀才,为了生计自阉进宫,因为有点文化底子,成了当时的太子朱祁镇的伴读。朱祁镇对他非常尊敬,称呼他为先生,等到自己即位后,就把王振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已经是宦官能做的最大的官了。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王振不敢蹦跶,但张氏死了之后,王振开始专权,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

大家知道,宦官专政,一般都没什么好事。王振专权之后,对凡是反对自己的大臣们,要么构陷入狱,要么直接打杀,搞得当时很多公卿大臣称呼他为“翁父”,可见其权势之大。在这种形势下,朝政处理可想而知,早已乱作一团。

到了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王振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个糊涂蛋不顾群臣反对,就带着50万大军出发了。但这也不要紧,关键是他把军事指挥权下放给了王振,一个宦官懂什么打仗,王振胡乱指挥,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王振死在乱军之中,朱祁镇则被瓦剌活捉了去,50万明军全军覆没。

 

第二阶段:景泰时期

朱祁镇被活捉后,瓦剌就利用他来作威胁,想让明朝边关的将领开关投降,幸亏当时的将领明白事,没开城门。后来瓦剌大军打到了北京,兵部右侍郎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登位后,年号定为景泰。他重用于谦等人,调集兵马,安定人心,上下一心终于打退了瓦剌,史称京师保卫战。

朱祁钰登位以后,应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了局面,又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尽管他对瓦剌态度强硬,但瓦剌却没有恼怒之下杀死朱祁镇,并且还在一年之后将这位太上皇送了回来。

这一下就有点尴尬了,朱祁钰尝到了皇位的甜头,当然不想让位给自己哥哥,于是就把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朱祁钰当然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可惜的是他只有一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而他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又身染重病,眼看就要不治。

就在这个时候,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找到了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于是朱祁镇就又重新当上了皇帝,朱祁钰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只好到床上装睡。大概装了两个多月就死了,死因没记载,没人知道。

 

第三阶段:天顺时期

朱祁镇从弟弟手里夺回来皇位,年号定为天顺。夺位之后,朱祁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于谦,就这一条,说明朱祁镇还是一个昏君。

不过,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可能是被关的八年里想明白了一点,重用了几个贤臣,批阅奏章也比较勤快,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朱祁镇临死的时候,下诏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这一举动活人无数,算是他为政期间最大的一个亮点。

总而言之,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俩,一个宠信宦官,自己被瓦剌活捉,另一个做事优柔寡断,稀里糊涂被夺了皇位,都算不上明君。认真比较起来,朱祁钰总算没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比他哥哥朱祁镇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点的,虽然强的也不多。
 

拓展资料:

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本是两兄弟,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其中,朱祁镇是长子,朱祁钰是次子。朱祁镇一生两次做皇帝,在位21年(即1435-1449年,年号正统和1457-1464年,年号天顺),在历史上也算是奇事一桩。而朱祁钰仅在位8年(即1449-1457年,年号景泰)。至于说兄弟两人谁是明君,我们还得分析对比一下。

先看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年少即位,国事有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亲政后,做过几件大事:

1、宠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团,导致宦官专权。

2、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导致“土木堡事变”,兵败被俘。

3、策动“夺门之变”,废代宗(朱祁钰)、杀于谦,复位称帝。

4、释放建文帝后人,废除宫妃殉葬制度。

5、重用门达等奸臣,致使戈阳王一家冤死,流民起义频频爆发。

6、任用李贤等贤臣,平定了石曹之乱。

 

再看明代宗朱祁钰。“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在于谦和孙太后的支撑下继位称帝。在位时间,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1、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

2、派遣徐有贞治理河患、消除水灾。

3、选贤任能,编修《寰宇通志》。

4、启用王翔担任两广总督,平定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

另外,朱祁钰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

两厢对比,不难看出,朱祁镇除了废除宫妃殉葬制度、释放建文后人和平定石曹之乱外,几乎没做过什么开明义举。虽名英宗,实则一点也不英明,堪称昏君一个。

而朱祁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一度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之景象。虽然心胸格局也不够宽广:软禁英宗,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但这也可以理解。终究是瑕不掩瑜,不失为一代明君!不然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也不会承认这个叔叔的皇帝之名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