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

     最近,曾经敏感且依然有些复杂的医患关系,再次成为公众关注和舆论热议的沉重话题。因为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最终不幸离世。

      悲剧总是不该发生的,但不该发生的悲剧,却不依良好的愿望而继续发生。谴责也好,悲愤也罢,都已经无法改变残酷的事实。在对逝者深感惋惜和悲痛,对家属表达深切慰问的同时,舆论更呼吁严惩行凶者。这是自然也是必然的,谁都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剥夺他人生命,伤天害理又丧心病狂的作恶者岂能轻饶。相信法律会作出公正的判决。

       对于是否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自己是很纠结的。原因是这个话题写过多次了,感觉已经写腻了,且自知人微言轻,写了也不过“放空炮”。更何况现在写时评越来越难,因为说真话太难了,写得尖锐或者深刻,或许平台直接在审核时就枪毙了,根本就是无用功;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又没有人愿意看,也不过自娱自乐,同样是无用功。怎么筛选话题,怎么确立角度,怎么表达观点,都越来越费心费力又诚惶诚恐了。但是,面对这种没完没了的伤医事件,不说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那就硬着头皮继续说下这个话题。

       综观对该事件的网络评论,总体上都是对行凶者的口诛笔伐,这当然没有错,也是必须的。但很少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委,真正的原委倒成为“皇帝的新衣”,而这事实上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唯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几乎是在这起伤医事件发生的同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诞生了,有舆论认为保护医生、打击医闹,从此有了法律支撑。有法可依当然是好事,但是否从此“法到病除”,恐怕还真不敢这样乐观。医闹事件其实频频发生,杨文医生既不是受到伤害的第一人,也断不敢说就是最后一人。至于说惩治医闹或者严重刑事案件,其实相关法律多着,可悲剧还是在发生着,并没有震慑犯罪。因此,寄望于多了部法律,医闹就能得到根治,或许并不现实的。

      我们说“重建”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说明原先医患关系是和谐信任的,后来则关系越来越紧张,哪怕称之为信任危机都不为过。医患矛盾激化,个别地方医闹现象曾长期存在,医闹甚至还成为职业。这样说应该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承认,在出现医闹苗头性现象时,存在认识不到位,态度不鲜明,工作不积极,打击不给力 ,事实上纵容了医闹,否则不至于蔓延和扩散成社会问题。医院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又通过花钱买平安的方式息事宁人,最后吃力不讨好。那么,医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无庸讳言,当然是在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普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后,矛盾开始出现并不断被激化的。曾经备受尊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职业取向,变得愈发尴尬了。

       我们能怪医院吗?医院要生存发展,必须追求经济效益;我们能怪医生吗?医生也都生活在现实生活,而不是生活在空气中,他们也要食人间烟火,也需要吃饭、买房和购车的。当医院和医生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时候,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就不可避免地让步了淡化了,以致医院怪象叠出,甚至出现医院公然挂条幅“祝贺住院病人超4万”。虽然只是极端的个别现象,但其中隐含的意思,难道还不好理解,不伤害社会公众的心,服务质量能不受到影响吗?患者对由此带来的变化,感觉是既直接又敏感的,不良情绪因此郁积并发泄到医生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和医生难道不是代为受过吗?

      因此,如果我们依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破解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上着力,恐怕是治标不治本的。如何使医院和医生,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而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是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重建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政府必须唱主角担主责,而不能寄望于医生患者自行改善关系。务实面对问题,这是不可或缺的态度。

阅读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