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督查用上“问题定位器”,基层蒙骗上级不再容易

     最近,国务院检查组频频发力,云南省建水县、山东省沂水县乱收费问题先后曝光,河北省、山西省部分地方和单位保暖保供工作不力,山东章丘农村改厕弄虚作假,江苏睢宁县强拆旱厕导致无厕可用等又被接连通报。

       我们官场中的某些官员,向有“对上负责”的传统思维和习惯,被上级检查并通报批评,定会雷厉风行地落实整改,展现相当的效率,拿出满意的成绩,向上级也向群众作出交代的。但是,公众心头肯定还有疑问,最近国务院的督查检查怎么那么多,而且检查督查又都那么精准,直接一竿子插到底,难道有了“千里眼”,或者“问题定位器”?

       央视《新闻直播间》日前陆续披露了检查组暗访和约谈地方政府的情况,同时也披露了检查组的线索来自于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群众通过这个平台反映相关问题后,检查组便去实地暗访调查。原来如此,令人恍然大悟,检查组的问题信息直接来自于一线基层群众的举报线索。这就很好理解了,问题在哪里,群众指哪里,检查组就直奔那里,难怪检查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效率,都令人赞叹不已,当然更令基层官员身上存在的诸如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痼疾频频现形,在检查组面前遭遇尴尬和难堪。

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意味着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基层群众的举报可以实时直达中南海,原先“天高皇帝远”的现实距离,以及中间肠梗阻不复存在,中央的督查或检查已然提挡升级,更加精准确切。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面临更大考验,如果继续固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甚至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又掩饰问题,或可能使问题分分钟出现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随时招来“钦差”的督查。

      曾几何时,“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堪称相当普遍,而统计报表掺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更在官场长期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也损害了基层群众利益。尽管历经整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歪风陋习,依然难以根绝,甚至衍生出新的形式主义,令基层苦不堪言。“互联网+督查”平台的出现,则改变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形态,不仅更加便捷,还降低了成本,更提高了反映或举报问题的安全性,或可能成为一剂治疗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药,直接搅动官场生态,将倒逼各级官员更加密切地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或给官场带来新的气象和面貌。

       中央督查检查已然拥有了“问题定位器”,蒙骗上级不再容易,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新情况,继续沿用老套的思维和办法应付了事,随时都可能现形,并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而要避免这种尴尬,唯有转变作风,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舍此别无他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