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暗访扶贫工作时,发现有村民家破屋漏雨却未纳入扶贫户,直接当面“怒斥”闻讯赶来的扶贫干部,“我替你们脸红,对不起老百姓。”
新闻曝光后,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议论。但是,与之前诸多上级官员类似“怒斥”下级官员不负责任的表现,被舆论普遍叫好不同,这次的“怒斥”在舆论场的评论呈明显的“两极分化”,也有评论称“翻车”。赞同者认为“画面引起极度舒适”,批评者则认为“怒斥”是典型的官僚主义,甚至直接批评为作秀“蹭热度”。
舆论出现这种分化,有两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是公众人物,因为今年5月为“水氢车”点赞的新闻而为公众所熟知,且舆论总体上对这样的点赞新闻并不看好,持批评态度居多。更重要或者说直接引发这次“怒斥”舆论分化的“导火索”,则是在“怒斥”新闻曝光后,微博上出现另外的声音,尤其是遭批评的扶贫干部当事人史元中说,“村民危房问题曾多次上报镇政府无果”,这更直接引起舆论逆转。
官员暗访并“怒斥”基层干部工作不力,如果是基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且秉持了实事求是之原则,无疑是应该肯定的。毕竟这样的“怒斥”多少能够有些促动作用,令懒政庸者清醒,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如果事先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只看问题的表现现象,就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当面“怒斥”基层干部,则不仅当事人难以心平气和地接受,在公众看来也无法与正常的批评相提并论,也自然要引发舆论“反弹”。如此则把“怒斥”视作官僚主义或作秀,也是事出有因且可以理解的。
这起舆论事件发展到这个程度,官方须有“善后”措施,否则将造成更多负面后果和不良影响。如果挨“怒斥”的扶贫干部史元中所言属实,那么其被“怒斥”显然是被冤枉的。既然扶贫干部将情况多次上报镇政府而无果,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或责任,就很难说是扶贫干部的。而“肠梗阻”究竟在哪里,是出在镇政府层面还是更上级的层面?这应该有个说法。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此原因属实,当非扶贫干部本人能力范围,市委书记之“怒斥”就是不妥的,应该主动反省并发声,展现担当精神。否则,不仅会严重挫伤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且将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更会在公众面前损害党的实事求是的形象。在当下信息公开和透明时代,公众和舆论急待求证史元中的说法是否属实,而不要留下令人猜猜猜的烂尾故事。
市委书记之“怒斥”已经广泛传播,如果缺少实事求是的前提,那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正能量,而更可能是负能量。公众期待真相,期待官方的“善后”措施,使这次由“怒斥”而引发的舆论话题,画上能够认可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