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雪糕”背后的创新逻辑

   “双黄蛋”“椰子灰”“珍珠奶茶”……今夏,一批“奇葩指数”颇高的“网红雪糕”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也刷新了人们对雪糕市场的认知。

  原来,雪糕还可以是这样的:

  “双黄蛋”是咸鸭蛋味与牛奶味的混搭,一身黑的“椰子灰”是椰蓉加巧克力味的,“珍珠奶茶”则完全复制了杯装珍珠奶茶的味道,甚至还有一种“香辣桑葚”的——狂野的干辣椒、酸甜的桑葚酱再加上炭黑冰激凌,怎么看都有点像黑暗料理……

  不断在口味上推陈出新其实是雪糕厂商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今年的“戏份”格外劲爆,让人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投向雪糕品牌的品类创新。

  笔者观察发现,近年来雪糕品牌的创新涵盖了口味、造型、情怀等方面,可谓将一支雪糕玩得花样百出。

  在口味上的创新我们刚才已有所领教,在造型上大做文章的不妨试举几例:

  有做成瓦片造型的“中国风”雪糕,里面还有“彩蛋”——每根雪糕棍上都“藏着”一句话,只有吃完才能看到;

  有做成沙皮狗造型的巧克力味雪糕,据说当“铲屎官”们被家里的狗“虐”过之后,边看着狗边吃时格外解气;

  有做成蜜桃造型的冰淇淋,是将桃子中间的果肉挖掉,把冰淇淋填充进去再冰冻,号称是冰淇淋和水果的完美结合。

  至于那些大打情怀牌的,这些年我们也见识过不少,从早些年推出的“老冰棍”“冰工厂”和“东北大板”等,到今年模仿“大白兔”奶糖推出来的“奶白兔”奶糖味雪糕,卖的是满满的情怀,吃的是满满的回忆。

瓦片造型的雪糕

  与很多商品类似,雪糕品牌也有自己的“版图”:在全国市场,“伊利”和“蒙牛”两大品牌你来我往,控制着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在区域市场,不乏一些受欢迎的地方品牌,比如沈阳的“中街冰点”、哈尔滨的“马迭尔”、上海的“光明”、广州的“五羊”。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雪糕终于打破了地域限制,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在电商平台兴起后销量一路飙升。一些品牌借助产品创新和网络营销,打造出风靡一时的“网红雪糕”。

  笔者认为,雪糕江湖的品类创新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有章可循——成功的产品大都善于挖掘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何为心智资源?营销界认为是由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人们心目中的相对优势认知。

  比如,在山东,由于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这句顺口溜做“铺垫”,产自烟台的苹果、产自莱阳的梨以及产自潍坊的萝卜,在市场上不需要大张旗鼓宣传就很容易畅销。这就是地域具备的优势认知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心智资源。同理,山西的醋、东北的大米、新疆的哈密瓜等,也因这种心智资源的存在而在销售中占有很大优势。

  就品类创新来说,心智资源使新品类在消费者心目中预先锁定了一部分认知基础,大大减少了认知障碍,可以有效降低传播、推广成本。因此,充分挖掘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是提高品类创新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网红雪糕“椰子灰”

  结合雪糕等产品的经验,我们在品类创新中可以尝试沿着三条路径去探索。

  一是持续关注有标志性的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创新。

  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中往往藏有一些消费“密码”:或是一些能体现消费需求的产品使用习惯,或是一些消费者自己摸索的对产品的创新性使用方法。关注和解读这些“密码”,对产品创新大有裨益。

  例如,对于不少“90后”来说,消费行为有较强的社交属性,看到好看的、吃到好吃的、玩到好玩的,就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来,有些人甚至致力于“打卡”“拔草”。一些品牌投其所好,生产出造型新颖、颜值较高或口味奇特的创新型产品,往往能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这也是一些“网红雪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各种水果冰淇淋

  二是对消费者心目中已存在的优势认知进行“重组”。

  重组消费者心中已经存在的优势认知,能有效降低认知门槛,给产品“开绿灯”。例如,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原材料、产地、品质管控等都有可能是其选购产品时重点考虑的。以原材料为例,不少雪糕品牌在“零添加”“天然”“有机”等上面做文章,就是一种对优势认知的重组。

  在茶饮市场,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小青柑”。对于普洱茶的作用前些年消费者已经被教育过了,陈皮的功效也早已被商家从健康的角度深挖,普洱茶加陈皮,这波对健康功效的“安利”对消费者心中原有的优势认知进行了重组,再加上可爱的外形,这些都让“小青柑”火起来有了充足的理由。

  三是寻找具有普遍认知的“时代记忆”。

  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商品或生活习惯暂时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但在人们内心深处仍保留了一些时代记忆,如果产品创新能对过去进行“再现”,或让人们重温记忆,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我们提到的“老冰棍”“冰工厂”等,都是通过再现以往的产品来勾起消费者的怀旧心理,建立新品类的。这种手法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运用,比如在化妆品市场,“百雀羚”“大宝”等大打新国货的旗号;在鞋帽服饰领域,“飞跃”“回力”等品牌再度掀起“国货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类创新中,以上三条路径往往是并用的。如“今麦郎”推出“凉白开”,其背后既有对中国消费者生活习惯的洞察,也有对白开水更解渴、更健康认知的重组,还包含了对物质匮乏年代人们喝凉白开解渴的时代记忆的再现。

  对于雪糕来说,消费者的诉求无非是好吃、好看、好玩。而对于商家来说,品类创新要获得成功,就要将“好看”“好吃”“好玩”这些笼统的要求,具体落实和体现到挖掘消费者心智资源的每一个层面。

  有些创新看似奇葩,却存在真实的“群众基础”:“香辣桑葚”吸引的是嗜辣一族,“双黄蛋”一网打尽的是咸甜党,“老冰棍”定位的是怀旧党,正所谓“因人而异”。如今的品类创新,表面上看是不断去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实际上是想方设法去抢占人们的心智资源。

  心智资源真有那么重要?是的——提到白酒,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茅台”;提到可乐,人们先想到的往往是“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智中“注册”了品牌,才是品牌最大的成功。品牌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便是人的心智。从这一点来说,雪糕品牌的品类创新经验颇值得研究和借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