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我命由我,不由人

  如果我问,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哪吒的哪句台词最让你印象深刻?

  也许有人会说,是玩世不恭的他躺在床上戏谑,“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也许有人会说,是孤独的他第一次跟敖丙玩到天黑,抹着眼泪面对分离,“我只是沙子里进了眼睛。”

  也许有人会说,是九死一生直面天劫,倔强的他在临行前宽慰父母,“今天是我的生日,都不许哭哦!”

  可于我而言,是鏖战正酣生死一线的那句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是句耐人寻味的话,三观极正,口号性极强。以至于即便我觉得它并不适合放在哪吒身上却在事后思索了很久都找不出一句恰当的描述来批评它。

  大概是因为说到逆天改命,传统文化中有座谁都翻不过的大山——孙悟空吧。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前言中,编者曾经这样写过。

  “小说第四十五回孙悟空对着一群司雷电风雨之神发号施令:‘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充分写出了孙悟空在自然之神面前的雄伟气魄和强大威力。这些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民驾驭自然的热烈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这是古代人民‘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表现。”

  而除了号令雷电风雨之神,篡改生死簿这些细微处的影射,对悟空斗争精神最直接的描写便是大闹天宫。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孙悟空的故事自几百年前就为百姓津津乐道,时至今日仍为各种文艺作品反复称 颂,靠的便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

  而相比于孙悟空偷蟠桃、盗仙酒、乱天宴、吞金丹,一条如意金箍棒打得十万天兵天将跪地求饶的斗争;在一场天劫中便粉身碎骨,靠着师傅的金莲才免于魂飞魄散的哪吒,实在谈不上与天斗,其乐无穷。

  在我看来,说到哪吒的人设:与其说是在与自己魔丸的天命做斗争,不如说是在与世俗的成见做斗争。与其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如说是我命由我,不由人。

  放在整个文艺作品的历史中看,这个魔丸小哪吒未必能够成为一版经典,被传唱千年;但是就目前这个时代来看,他却毫无疑问地抓住我们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代,由自我意识的觉醒引起的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在一天天的冲击中,愈演愈烈。当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遇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迁,当二十年来受到的教育遇到二十岁时的血气方刚,活成别人,还是活成自己,迷茫在每一个年轻人的脸上。

  是坚守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到遥远的故乡;是信仰理想的爱情,还是屈从日渐增长的年龄;是追求自己的爱好,还是奉行别人的稳定;是执着的跪在地上,还是安逸的躺在功劳簿上……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的解答。

  作者对于我们内心矛盾的深刻体悟与洞察,催生了这样一个与人斗的哪吒。他难过,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他挣扎,因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痛苦,因为努力往往适得其反;他狭隘,对欺侮自己的人打击报复。他不像是一个英雄,却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

  如此不成器的哪吒,吸引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是没有自暴自弃。哪吒会努力,也会在失败后认命;唯一不会的是卑鄙,损人利己,不择手段。

  而与哪吒相对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个就是活在梦里的申公豹。从某种意义上讲,申公豹比哪吒要励志得多。同为妖魔,哪吒靠着父母师傅的引导尚且走得磕磕绊绊,申公豹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便成就了位列仙班的功力,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想而知。可正是因为他太努力了,太想要成功了,所以才会在与太乙的竞争落败后而犯下一系列的错误。被嫉妒和仇恨蒙蔽了双眼的申公豹,可能从没想过,从他偷换魔丸的那一刻起,早已万劫不复。

  与哪吒相对的第二个人,便是敖丙。同为妖魔,一个魔种,一个灵珠;一个吊儿郎当,一个谦谦君子;一个相貌平平,一个玉树临风;一个三天打鱼,一个兢兢业业。这出冰与火之歌似乎在还没有开篇的时候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结局,敖丙之于哪吒的压制似乎是全面意义上的胜利,除了父母和老师。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父母老师引导上的这点差距,造就了魔种一念成佛,灵珠一念成魔的结局。

  虽然从一开始,哪吒就是个孽障,可是父母对他的爱不曾少过一分,师父对他的教导不曾停过一刻,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哪吒能够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三年时光;而敖丙,虽然贵有灵珠附体,却也因为高贵的出身,从小都背上了巨大的期望和压力,说的难听一点,从还没出生的时候起就已经成为了父亲和师父证明自己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样巨大的压力,一时没有想通的敖丙在被李靖发现了身世后,歹心突起,妄图杀人灭口,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更严格意义上讲,敖丙的黑化他自己所负的责任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偿还了父母老师黑心的债务。

  当有了申公豹和敖丙的对比,我们会更加欣赏这个哪吒,他会努力去证明自己,却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走上邪门歪道。

  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是哪吒得到我们喜爱的最根本原因;可只来源于生活却无法高于生活,却也是哪吒形象无法进一步升华的最大制约。相比于靠魅力和经历来吸引我们,这个哪吒更像是改变了自己来迎合我们,虽然两种方式都足以引起共鸣,可我总觉得后者不太体面。所以当评论们一边倒的鼓吹这个哪吒的时候,我却在对他表示欣赏的基础上无法再有更多的称颂。

  再加上李靖对自己的魔子百般宠爱,却对救命恩人敖丙不分青红皂白就刀兵相向,李总兵对于妖的容忍程度的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了给敖丙的黑化一个直接的导向,而敖丙竟真的没有做太多理智上的争斗与言语上的分辨,就做出了活埋陈塘关的草率决定……整个电影后半部分打戏有余,逻辑不足,为了剧情的推进而仓促转折,为了衬托哪吒的高大而不顾及其他角色的丰满立体,实在让人无法恭维。

  一开始我是充满期待的,因为作者曾尝试着冲击我们的心灵,与我们探讨几个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里去;可是最后,他没有给我们任何他的回答。也许是篇幅受限,也许是未来的作品留白,可总之,我对这个草率的结局有些失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