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大有玄机——你能从声音里听出形状吗?

  我有个小癖好,喜欢给家里的物件儿起名字。前些天买了两盆绿植,我又兴致勃勃地给人家起了名字,也不问人家愿不愿意:一棵叫“菠萝油”,一棵叫“豆苗”。是的,我家东西好多都是以食物命名的,吃货本质嘛。如果我让你猜猜,他俩哪个叫“菠萝油”,哪个叫“豆苗”,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可以把你的答案写在留言里告诉我哦,我很好奇。

哪个叫“菠萝油”,哪个叫“豆苗”?

  虽说名字这东西只是个符号,基本是随机任意的,但我们给物件儿起名字的时候,通常都还图个相似,不论是形似或是神似。比如我爸妈当初给我取名字叫“雪”的时候,很是担心我长大皮肤黑,这样就不太相似了嘛。一般来讲,这“相似”往往是意思上的。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名字的发音有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呢?

  如果我问你,下图里这两个东西,哪个是bouba,哪个是kiki?你会怎么回答?这次我不需要你的答案了,因为早已经有好奇的科学家做过调查了:95%以上的人认为A是kiki,B是bouba。 这是因为kiki的元音发音时要把嘴咧开拉长,听起来比较“尖利”,与A的尖尖的形状相符;而bouba的元音发音时口型比较圆,与B的形状相符。不仅是成年人,不到三岁的小孩子也有这样的直觉,“没来由”地认为尖尖的东西叫tuh-kee-tee,圆圆的东西叫maa-boo-maa。

kiki 和 bouba

  更加“没来由”的是,5000名英语为母语的的人参与到一个关于万比萨族语, 的猜鸟类和鱼类名字的游戏里,他们一点都不懂万比萨族语,更加不知道该语言里鸟类和鱼类的名字, 但他们却能猜出哪些词是鸟的名字,哪些词是鱼的名字。[5] 是不是很神奇?你要不要挑战一下自己?chichikia和katan,哪个是鸟的名字,哪个是鱼的名字?waikia和kanuskin呢?

  研究发现,在万比萨族语里,40% 的鸟类名字在都含有里有i这个元音––发音位置在口腔中比较高比较前,发音频率也比较高;而鱼的名字只有极少很有这个元音;而上面那个实验里那些猜对率相对更高的词语几乎都符合这个规律。你猜对了吗?

  不止是万比萨族语,世界上好多语言貌似都呈现某些“音”和“义”的对应趋势。墨西哥的一种土著语言Huastec,叫声高亢的动物的声音通常用含有[i]和[e]的词作为拟声词,而叫声低沉的动物的声音则用[a]或者[u]。 没有找到关于中文拟声词的研究,但好像也大体符合这个规律,老鼠的叫声是“吱吱”,牛的叫声是“哞哞”。

  词语的发音与动物叫声有联系,这或许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嘛。有趣的是,词语的发音貌似与物体的大小、远近、明暗等都有一些不容忽略的相关性。很多语言里,比较小的、近的、亮的物体的名字里都含有[i]或者[e],而比较大的、暗的、远的物体名字里则含有[a]或者[o]或者[u]。在上面提到的万比萨族的文化里, 鸟通常被视作比较小的和给人明亮感觉的动物,所以更多鸟类的名字里有[i]这个元音。

  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里,100多名母语为不同语言的成年人参与到一个有趣的实验中:实验人员给他们一系列包含不同元音和辅音组合的词语,比如ibib, udud, ezez, obob, akak,告诉他们这词语是物体的名字,然后让他们为这些物体的大小作出评估:1是很小,4是很大,2和3居中。这些操不同母语的人们给出了非常一致的判断:首先,包含[i]和[e]的词语所代表的物体一致偏小,包含[a]、[u]、[o]的一致偏大;其次,从元音在口腔里的发音位置来看,发音位置越高(比如[i]),所代表的物体的体积越小;再次,不仅是元音,辅音也起到一定作用,发音时需要声带振动的辅音(比如[g])相比于不需要振动的(比如[k]),所代表的物体体积更大。有没有觉得下面两个动物,左边的叫[obob]、右边的叫[ikik],一点都不违和,反过来就有点点奇怪?其实你看英语里表示“大”的词,叫什么large啊,huge啊(用big都觉得不够大,哈哈哈);而表示小的词,则叫tiny,甚至要用teeni-taini来表示特别特别小。

  以上聊的这些“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所谓“通感”现象的一个表现。“通感”,也叫做“联觉”,英文叫Synesthesia,意思是一个认知通道的感觉和认知自发地引起另一个认知通道的感觉和认知。比如我们已经聊过的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特点自发引起我们对其含义的联想。另一个经典例子是有些人听到某些声音会自发联想到某些颜色。看过一本科幻小说叫做《冰激凌王国》么?可以说,这是一本以联觉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本书曾获得美国星云奖哦,与刘慈欣获得的雨果奖同为科幻奇幻届的有分量的大奖。我不剧透了,大家有兴趣去看看,感受一下当触觉、听觉、视觉、味觉都互相联通、到处乱窜的神奇感觉。豪斯医生大家熟悉吧,里面好像有一集讲的就是一个患者能够用眼睛听到声音。以联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真的很多,也难怪,从声音中听到色彩,从色彩中嗅出气味,多浪漫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