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头条、公号文、段子、帖子……为什么眼界却越来越窄?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网络上的各大评论区越来越没眼看,到处充斥着口水和谩骂:

新闻事件下,政治立场、政策剖析、民生民计等各个层面吵翻天;

养生常识、疾病案例、医疗报道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争论不休;

影视娱乐圈更是重灾地,从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一个明星喜不喜欢,能吵到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缺失。

什么时候我会怀疑人类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局限的能力?就是这个时候!

我们这代人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导航、订餐、购物、社交,衣食住行联络感情全都靠手机,微信、微博、抖音、直播、游戏,娱乐生活全方位覆盖。

每天看大量的公众号文章、头条新闻、微博热门话题、段子、帖子,却仍然见识不多、眼界不广,只是沉浸在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刺激体验中,无法自拔。

我们这代人的受教育程度明明提高了,为什么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内涵修养却在退步?

很多上纲上线的暴戾之气,往往源于无知。刚起个头,便以为探到了底。才看一两行字,就急着用自己的“三观”去套,看看合不合,不合就是错,错就要批判,反抗就得挨打。种种反智言行,令人恶寒。

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各种博人眼球的花招刺激着感官神经,大脑也会懒惰成性,习惯于及时行乐。人们看似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知识,但是对于信息和知识的选择、分类、归纳、总结、反思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却在退化

尤其是意志力薄弱和自控力差的人,他们在信息中吸收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养分,只是跟着这个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随波逐流,等待自己有限的精力被榨干。

于是,大家看起来都很忙,却一个比一个空虚。

社交APP的智能推荐功能,更加剧了这样的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千人千面,算法推荐使用者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时间久了以后,主观好恶、立场观点愈发固化,我们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禁锢在了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

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眼界的狭隘,习以为常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还以此为傲。

未来的科技越是发达,智能推荐越是可以贴合用户,人们也就更加容易深陷在自己狭窄的个人世界里。

我们只有想办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去见识更加有趣的人和事、更高层面的思维,才能无限接近真正的自由和自我。

就像陈丹青在《荒废集》里讲的,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联网只是舞台,不是节目。世界,还有对世界的感受,是由许多事物构成的,网络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在物质与信息匮乏的旧时光里,不充裕的生活条件迫使人类生存和变强的核心是尽可能的多占据信息和物质资料。

而现在这个信息过剩、垃圾碎片漫天飞的时代,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应当是做减法。过滤掉无用的、碎片的信息,高效学习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所谓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见识的广度,关乎世间万物的内在规律。当你看到事物表象的同时不自觉思考其内在本质,并且能将表象和本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什么是高等的水平、能力及眼界。

在古希腊,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因为那时候的人们,眼界只能看到视力所及的范围内。

后来人类通过大航海周游世界,发现不论朝哪个方向都能回到原点,于是开始认真考虑地球是圆的这个问题,后来又思考地球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你看,人类只有不断地变换视角、提升眼界,才能脱离现有的束缚,去构建更为广大的认知系统。

年轻人,多读书,多出去看看,去经历,去体验,去思辨,去真正认识这个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我们的眼界不应该局限于那些细枝末节,我们的看法应该来自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