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山道和完美山顶

我家算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城市,说是盆地,更多是因为城市的周边有很多的山,把这个小小的城市“包裹”了起来。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北山公园,那是一座不是很高的山。一到了周末,我爸就早早地把我叫起来,拽着我花半个小时去爬北山,然后再拉着我去早市逛一圈吃早饭,然后回家,他称之为“森林氧吧,清爽一下”。虽然山中的空气确实新鲜,但一大早就饿着肚子爬山的滋味,原谅我那时候年纪太小,真的体会不到任何的快乐,所以我是不爱爬山的。

 

虽然我不爱爬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跟我玩得好的同学朋友们总有几个喜欢爬山的。通常我们聚在一起外出游玩的活动里,总是会有爬山这个选项,这让我总是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我们跑去了盘山游玩,临行前大家说这不是一座很高的山,主要还是在农家乐里玩一玩,我很高兴。结果到了爬山的那一天,五点钟就被叫醒的我到了山脚下还是一脸懵,但是既然已经到了,我也只能“勇往直前”了。托从小就被拉着爬山的福,虽然我一直“蔫头耷脑”,但体力还是跟得上的,且我有一个“来都来了”的优点,便渐渐拾到了些乐趣,当然,最主要的是我看这山并不高,就总是有“马上就到山顶”的奔头与动力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到了山顶,我欣喜之余却略有一丝“就这?”的失落感。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个惊喜,之所以为“盘山”,便是它蜿蜒盘踞,有好几座山峰连绵而去,这一个山顶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于是,带着对这一丝失落感的弥补情感,我们开始真正的蜿蜒“盘山”之旅。

 

我们爬了约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最后一段“登天梯”,据说有800台阶,那天梯笔直朝上,初看心惊胆战,再看心怀敬畏,我不由得心想:“走过这台阶,到达的山顶该是多么宏伟壮丽的景色呀!”。我想起了小学课本《挑山工》里的主角,也想起了西藏的朝圣者,那一刻,我仿佛与他们共情,让自己渺小的灵魂攀登这神圣的阶梯,超心目中的圣殿进发。到了山顶后,我第一感受是“这风可真凉快啊”,然后环顾四下群山感受“一览众山小”,之后,便没有什么特别了。我心目中的完美景色与圣殿在到达山顶的一刻小时不见了,我们也只能在歇息一会儿后下山去了。

 

最终,我们那一天花了8个小时在山上。我最后在山脚下拍了一张张开手臂的照片,我的臂弯里有成就感也有失落感。这八小时就像是人生的修行,我们朝着心目中的完美圣地进发,途中路过的景色也只是匆匆一瞥,因为它们只能算是路途中的“驿站”,算不得完美,可真正到达了目的地,却只能发现这“完美”地方也没什么了不起。我更喜欢香港人对这项运动的称呼——“行山”,这“行”,更多是走,它自如安然,它有行远自迩,它有修行。我们常说的爬山,便总是有些狼狈贪求之感,姿势是手脚并用的,目的是自下而上的,少了那些许的宁静致远。

 

以后,我们还是多多行山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