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买来的人情味

打开手机,点开外卖软件,搜索附近的超市,选好想要的蔬菜水果,付款。一个小时后,你买的东西就会送到你的门口,在感叹生活如此便捷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仿佛是失去了什么,但我说不出来。

我想起了第一次我一个人买菜的光景。那时候我大概是十岁的样子,早就点亮了“独自买酱油”这一技能,于是我妈也十分理所当然地叫我去市场买点菠菜回来。这下可算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当时的我并不认识菠菜,总觉得菠菜、油菜、小白菜都是大小差不多的“青菜”。在饭桌上,爸妈也只会给我说“你吃点青菜”,的确从未给我具体地讲过什么菜长什么样子。一说到菠菜,我第一反应也只是大力水手吃的“菠菜罐头”。但我那幼小却执拗的自尊心却让我无法对我妈问出“菠菜长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来,我也只能故作镇定,假装老练地拿上钱出门了。到了菜摊,我装作谦让前面的阿姨,实际上却是默默地观察菜摊上的青菜,把可能是菠菜的“嫌疑菜”缩小到了两个,再结合大力水手的启迪,我自信地认为我找到了正确的那个,还默默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然后,我自信地走到摊主面前说“给我来一斤菠菜”,然后就见阿姨从另外一个方向给我包了一把菜出来,我当场就愣住了,傻傻地指着我的“嫌疑菜”问“这是啥菜?”阿姨笑盈盈地说:“这是油菜呀!”本以为会遭到阿姨鄙视的眼神,结果她开始笑呵呵地给我介绍起了摊上的所有青菜,还告诉我每种青菜怎么认有什么特点,给我补上了爸妈忘记的“青菜的一课”。

长大之后,家里有了小轿车,买菜的范围就不再局限在附近的市场了。每到夏天,家中最重要的一样水果——香瓜便成了买菜的里程碑式作物。为了买到最好最新鲜的香瓜,有的时候,我爸会带着我开着车到离家两个小时的瓜田里去,通常瓜田边上总会有一顶遮阳伞或小棚子,摆着田里摘下来的香瓜、西瓜什么的。这时候,我爸的火眼金睛总是会看出这摘下来的瓜是不是清甜新鲜,然后跟田主攀谈起来,类似“今年的雨水多不多”、“今年哪个品种的种的多”、“肥怎么样”之类的。每次他们都聊得特别起劲,这时,我爸再提出想要下地亲自采摘买瓜,基本上每一次都能成功,真是神奇。然后回家的路上,他就能给我讲出一套一套的“瓜的讲座”,比如今年哪里的瓜好哪里的瓜不好,什么品种好什么品种不好之类来,我只能晕头转向。

独自上学做饭的时候,比起超市,我心底也更喜欢附近的街市。尽管我的粤语实在不咋地,但是每次还是能和摊主连比划带猜地开心沟通。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和阿姨说话,她看出我是大陆人,特地用港普夸我“好靓”。我还记得,当我变成老主顾后,她教我怎么跟别人用粤语杀价,怎么正宗地说自己的名字……每天买菜的时光就这样变成了一颗可以放进记忆宝贝盒子里的珍珠。

而现在,买的每一棵菜都变成了手机里的完美照片,每一个瓜都精确到了几克。“完美”的同时总感觉少了点“菜味”,就如同心不在焉做出的菜总觉得寡淡,这“一键达”的菜总是少了那一点“人情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