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官方回应网传上海有疫情”的词条,冲上了热搜第一。
根据今天上午的官方通报,这是因为一起境外输入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到今天上午8时,累计排查管控4852人,均为阴性。按国家规定,不划定中风险地区,上海人的行程码不带星。
你瞧,上海就是这么一件事。在排查管控的过程中,在什么都没确定的前提下,其热度,居然盖过了西安、河南和天津的疫情。
为啥?
因为“所有人”等这一天很久了!
为啥我的“所有人”加引号呢?
因为这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已,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但是,不能否认个别人有这种想法。
确实上海太奇葩了,别人都在全员核酸检测,搞封闭搞封城,你却搞精准防疫,你却在瓷器店里抓老鼠……
如此另类别人心里怎么不难受呢?

按理说疫情已经两年了,各个城市也应该从上海的经验里学到点什么。比如行程码带星号,有必要草木皆兵吗?
不必要!
但是有些城市非要层层加码,我就曾经经历过24小时之内做了三次核酸检测。更搞笑的是1小时之内做了两次:机场一次酒店一次。
而且当时我的行程码还是绿码,没有星号,就因为我的户籍是上海。
你说这些城市是管理严格呢?还是管理混乱呢?
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的时候,把有限的防疫资金花在这些重复的核酸检测上的时候,我们真的有精力有资金防范疫情吗?
xa不就是例子吗?
还有比xa防疫政策更严格的吗?
我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在上海隔离结束以后去xa出差,结果,xa还要他继续隔离两周。
有必要吗?
xa既然管理的如此严格,为什么一码通这么脆弱呢?为啥封城以后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呢?
等等等等,如此这般,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重点,没有放在最重要的环节。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疫情防控也是如此。
比如说这个行程码上的星号,并不是防疫的重点。只要是绿码全国通行不就得了嘛,结果却搞得人人草木皆兵。
所以上海的一枝独秀往往会引来嫉妒。这也是为什么别人不学习上海反而矫枉过正的原因吧!
小样,就你能。
我们等这一天好久了。
希望上海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