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营养学界说喝汤没营养

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多喝汤,汤对身体好,汤里面有营养。但近日营养界说喝汤没营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喝汤不能让身体吸收营养吗?那么要如何正确的喝汤才会有营养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是流传下来的古话,喝汤滋补的神奇作用,在民间传说已久。

鸡汤、骨头汤、牛肉汤,味道鲜美,如果再能有保健作用,那当然是最好的。

但是,也有很多科普人士和营养专家说,汤其实没什么营养,营养都在“渣子”里面。到底真相是什么呢?

骨头里的钙很难煮出来:

咱们先说说一向最受欢迎的“大骨汤”。传统认为骨头汤能补钙健骨,能促进下奶。不过,这几个功效都离不开补钙这个基础(人类的乳汁中也含有丰富的钙)。

认为骨头能补钙,这想法也很合情合理。因为动物体内钙量的99%存在于骨组织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不溶于水。

其他形式还包括微量非结晶状态的磷酸盐/柠檬酸盐和碳酸盐(也难溶于水),以及微量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的钙离子。所以,骨头就是动物体内储藏钙的大仓库。

但是,正因为骨头中的钙是“坚强”的不溶状态,所以很难煮出来。

早在1999年就有研究论文探讨了骨头汤能溶出多少钙这件事,结果是这样的:

用完全不含有钙离子的三蒸水来煮骨头汤,结果汤中钙含量低到可以忽略;然后又用压力锅,加大压力,煮上两小时,也没能明显增加骨汤中的钙含量。所以,骨头汤并不能补钙。

加醋熬煮的骨头汤,钙含量不如大白菜。

如何正确健康地喝汤?

第一,营养均衡

喝了一碗汤之后,非常舒服。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一碗汤的配料,你会发现汤中99%的配料是水,另外1%含有脂肪、蛋白质和少量矿物质。

因此,光是一碗“大补”汤并不能达到营养平衡。同时,一碗汤会有饱腹感,与平时相比,每天蔬菜、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会相应减少。

因此,平时喝汤还应注意一日三餐,均衡营养。

第二,合适的温度

很多长辈常说:“汤要趁热吃。”

不过,大多数汤并不推荐如此。研究表明,吃太烫的食物往往会增加疾病风险。过热的食物容易损伤口腔和食管粘膜,如果粘膜长期处于损伤状态。

因此,温度一般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是最好的。

另外,孩子的粘膜更加娇嫩,汤的温度要低一些。

第三,熬汤的时间

做骨汤时,很多人认为汤越长越好。两三个小时后,汤会更白更好吃。

事实上,煮得太久对口感的改善是有限的,但骨汤中的嘌呤和脂肪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因此,如果是蔬菜、海鲜汤,建议熬汤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果是肉汤、骨汤,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第四,不要放太多调味品

做汤的时候,加点盐可以让汤更有灵魂。不过,如果食盐过多,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但是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实际每日食盐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

因此,平时要注意一定要控制好盐量。

第五,别喝得太快

虽然饭前喝汤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人们后来的食物摄入量,但如果喝得太快,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短时间内大量水进入胃肠道后,会稀释消化液。

因此,它会对以后的食物消化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饱腹感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中总会有“延迟”,容易喝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