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长津湖,突然想聊一聊抗美援朝。聊一聊朝鲜战争的起因,以及中国为什么出兵援朝。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北面与中俄接壤,南面则与日本隔海相望,作为连接大陆和海洋的纽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地域政治的边缘。一方面又是海洋国家向西进攻的桥头堡,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朝鲜始终是进攻的滩头阵地。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苏联侵占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38度为界,将半岛一分为二。苏联此时并不想与美国交恶,便认可了这一提议。
1947年,美国避开安理会,操纵联合作成立了“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次年,在南朝鲜进行选举,组建了大韩民国政府,美国人的动作令平壤方面无比紧张,他们很快也通过了宪法,推举金日成为最高领导人。从此,朝鲜半岛陷入了南北对峙,战火不休的局面。南北双方围绕着国家的统一,统一于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进行了残酷的斗争。
1949年1月至1650年6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2000多次军事冲突,朝鲜方面多次表现出武力统一的意愿,此时的斯大林担心朝鲜方面的军事行动会引来美国的武装干涉,进而引发美苏全面军事冲突,然而随着与苏联签订中苏条约的蒋介石政府的倒台,斯大林认识到苏联在东北的既得利益即将失去,他决心控制朝鲜南部提上日程。1950年初,美国为了缓解苏联在西欧给予的军事压力,公开表示,韩国并不包含在美军的西太平洋“防御环线”之内,这意味着即使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也不会参与进来,进而避免了美苏直接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点给了苏联武装行动的信心。在苏联的支持下,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朝鲜战争爆发,冷战进入了最高潮。朝鲜方面声称是“李承晚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次战争是美帝主义蓄意发动的,对朝鲜来说,是抗美卫国战争。但后来根据苏联档案的解密,实际上这场内战是在斯大林的同意和援助下才开始的。战争爆发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裁断朝鲜正在爆发的不是内战,而是朝鲜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与此同时,得到苏联军事顾问援助的朝鲜军如狂风般突进。战争仅仅爆发三天,就已经攻克了韩国首都韩城,朝鲜进军的速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美国人意识到,再不出手一切就来不及了。一旦苏联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将受到致命性打击,甚至整个世界力量的格局都会被颠覆,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一方面命令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另一方面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步伐,决定组建联合国军,向韩国提供一切的军事援助。
可现在问题出现了,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为什么缺少了苏联的身影?1950年1月苏联因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提议未通过,而宣布退出了安理会,以至于错过了后来讨论朝鲜战争的安理会会议。根据后来披露的档案,当时苏联错过会议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表明苏联与新中国的团结一致,二是强调美国政策荒诞愚蠢,而不允许中国的真正代表进入安理会,三是使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苏联、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成为非法,四是解开美国的束缚,让美国彻底放飞自我,让它利用安理会的多数票再多做些蠢事,让全世界知道美国的真实面目。安理会决议通过后,美国以“紧急援助”韩国为名,建立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任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总司令,联合国军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其中美军占总兵力的90%以上,英国派了两个旅,加拿大、土耳其各派一个旅,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则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日本也秘密向韩国派出了扫雷部队(扫雷艇)这期间,朝鲜军节节胜利,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31日占领晋州,将韩军、美军逼退到了仅占朝鲜半岛面积3%的釜山防卫圈,这期间,中国多次提醒朝鲜,仁川将是美国的登入地点。但金日成根本听不进去,他认为现在的战争形势一片大好,此时分兵仁川,就意味着放弃对釜山的进攻,会给被围困的美韩军队留下喘息的机会。同时,仁川一带浪大,登入点都是淤泥,而且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这样的条件是完全无法实施登陆的,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登入成功,海军就不得不改写教科书。
9月15日,在麦克阿瑟亲自督战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入仁川,将朝鲜的后方拦腰斩断,7万朝鲜军被15万联合国军彻底包了饺子,9月23日,认清形势的金日成下令全线向三八线撤退,全线封锁了朝鲜军的退路,7万人只有3万人撤回了三八线,坦克等重型装备几乎全部丢失,仁川登陆两周后,联合军夺回了汉城,开始向三八线进军,为此,中方对此表态“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甚至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管”但中国的这番警告却被杜鲁门认为是外交讹诈,仅仅我装装样子而已。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8日朝鲜向中国求援,同时,美军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安东地区(今丹东)巨大的战争阴影再次笼罩在了新中国的上空,,无异于一场生死考验。战还是不战成为了当时最为激烈的一场争论。实际上,当时的新中国刚刚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国内局势尚未平定,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无论经济、军事都无法与美国相抗衡,他们担心,一旦顶不住美军,反而将战火烧了东北,甚至招致核攻击,这样的结果是中国无法承受的,经过近一周的艰苦讨论吗,会议终于达成了一致,中央认为:美军支持法军在越南的行动,已经威胁到了华南和西南,而介入台湾,已经威胁到了华北、上海,如果再压到鸭绿江边,对中国更不利,同时,如果坐视朝鲜沦陷,美国很可能调兵南下,开辟第二战场,形成从南北中三路逼近新中国的局面,中国的形式将会更加严峻。
关于这段历史,现在有人提出来我们出兵不是出于自愿,虽然苏联方面给予中国一定的压力,但是通过资料显示,中国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出兵援朝的准备,朝鲜内战刚爆发,美国海军进入台湾后,中央就决定“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7月上旬开始组建东北边防军,进行军事准备。8月上旬明确了以志愿军的形式对朝鲜进行援助,随后中央在多个场合表示不会容忍外国的侵略,可见中国援助朝鲜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非常明确且坚定的,并不是在苏联强大压力下才做出的皮不得已的决定。
10月8日,《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下达,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向朝鲜境内出动,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此诞生了
往后的日子里,它将震惊世界,,永远铭刻在战争史上,在对敌我力量进行分析后,中央对战争结局做了三种评估,一是在朝鲜境内歼灭或驱逐侵略军,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二是同敌人打成僵局,甚至被迫撤回,并且美国同中国宣战,以海空兵力攻击中国本土,最后影响整个国家的建设,三是志愿军充分发挥灵活机动,敢打敢拼的特长,大量歼灭敌人,迫使美军撤至三八线以南,双方进行谈判,中央的态度是力争第一种,避免第二种,接受第三种可能。然而就在出兵的关键时刻,苏联人却反了水,斯大林不愿引起美苏直接对抗,拒绝向志愿军提供空军支援,失去了空中支援,仅仅靠步兵与美军海陆空联合兵种作战,意味着我们将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出兵事宜,最终决定,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同时,积极与苏联沟通,请求援助,但苏联多次反悔,最终只同意向中国提供贷款来购买军火,飞机也只能在鸭绿江边掩护中国领空。虽然失去了军事上的援助,但是中国人是压不垮的,中央决定,按计划出兵,至此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