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第二天喝酒了【打完疫苗喝酒有什么后果】

周末的晚上,远在老家的父母亲给我打微信视频电话,电话接通第一件事情,就给我说父亲两天前打了新冠疫苗了。因为父亲上年纪了,身体不是很好,此前母亲打疫苗的时候,有些不放心,让他等一段时间再打。得知他打了疫苗后,我连忙询问有没有什么反应。父亲很高兴地回答我:没得反应,在镇上卫生院打了坐了半个小时就回家了。

注意到父亲脸色微红,我有些疑惑:“你是不是喝酒了?”父亲有点不好意思:“一个老朋友过来坐坐,就喝了两口。没喝多少,不到半两,三四钱。”父亲如同犯错误的孩子,反复强调只喝了两口。我也不好再说他什么,只是反复叮嘱他少喝、不喝。

父亲年轻时做体力活,肩挑背扛供养子女父母,太累了就爱喝两口酒、抽两口烟,但一直很节俭,茅台五粮液这些基本没能力喝,平时主要是喝本地散酒。我参加工作以后,家里经济条件稍好一些了,每年都会买一些诸如剑南春、郎酒等几百块钱的瓶装酒,老父亲却说喝不惯,还是家乡的酒顺口。其实我心里知道,父亲是舍不得喝,因为镇上开小超市的老同学有一次给我说过老父亲转卖过两瓶酒给他。但母亲却悄悄地告诉我:你结婚那年买回来的两瓶茅台他没舍得卖,说要留着嫁孙女的时候喝。

去年年中,老父亲因身体不适来成都的医院检查,医生叮嘱不抽烟少喝酒,爱喝酒的他在我和母亲的监督下从此戒了烟,酒也只是偶尔喝个几钱一两的。这样我就更不放心他喝散酒,每次回去都带上几瓶好一些的酒,吃饭的时候主动打开喝一点,剩下的就留他慢慢喝。

父母住不惯城里,一直住乡下老家。平时和父母电话不多,基本是问候身体情况,再问问有钱用不,得到的永远都是一个标准回答:身体好、有钱用,放心哈。我也只有时不时往父亲卡里打些钱,时间和多少都不固定,却感觉他们也从来没用过。

还记得今年五一时节,父母亲不进城只有携家眷回到偏远的老家。高速、县道、乡道,五六个小时的汽车,回到家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一身的疲惫迅速消散。中午,大家一起上手,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感觉。

丰盛的午餐准备开席,我照旧从车里取出酒,说过节我们还是少喝点吧?父亲却制止了我开酒,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瓶泸州老窖国窖1573。见到我吃惊,父亲说这是他买的,听你的话,喝酒要喝少点但要喝好点,今年你工作压力大,我专门去在县里给你买回来的,回到家就喝点好酒放松休息一下,别把自己搞得太累……

父亲倒满酒杯,放下酒瓶说,你以后也少喝点酒,不要像我这样把身体弄得想喝却不能喝了。其实我们都清楚,父亲那些年为了送我们读书,外出打工、做石匠、修房建屋,早早地就白了头发弯了腰,透支了原本健康的身体。

举杯后父亲絮絮叨叨说,你们都过上好日子了,老家的房子你们怕是看不上了,但我还是要给你们守着,这房子汶川地震后重修的,再住几十年都没问题,环境比城里舒服,空气好,你们老了还可以回来住。父亲说,我还种了很多树,你看有桂花树、桃树、柿子树、猕猴桃、核桃树、桔子树……

父亲如数家珍,我下意识地望向窗外,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一时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鼻子一酸眼泪盈眶……这些年无事不回老家的我,竟然没有发现曾经穷得山上树都砍光了的小山村现在已是小楼林立绿树成荫,竟然没有注意到父亲母亲的日益衰老!去年接父亲来成都检查才发现他的身体有恙,都因为自己心中只想着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他们已经是到了需要我们照顾的年龄。

一瓶千多块钱的白酒,谁家都买得起,但这瓶1573却是我喝得最沉重、最入心的酒!这些年,为了工作、为了在这个城市生存,自己倾注了无数的精力,可以为了客户为了所谓业绩应酬到深夜,却几个月都难得回老家看望他们一次,虽然有每周两三次的视频电话,但视频毕竟无法代替身边的尽孝。每每想到这些,都感觉到心情异常沉重,也许这也是每一个在外游子都有的感受吧!

视频中,虽然我沉浸在无限的思绪中,父亲、母亲却依然絮絮叨叨地说着每一次视频都会说的那些叮嘱。挂电话之前,父亲深深地对我感慨:“真没想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山区,也打上了免费的新冠疫苗!真是国泰民安老百姓日子好过啊!你们在外面,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工作,好好为国家做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