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雨水多,天地之间有湿气,所以人容易感觉湿、潮、闷等。祛湿是这个时期养生防病的关键。哪些生活方式容易让湿气侵体,又该如何祛湿呢?

1、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一整天都不出汗。很多人怕热,夏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但是,他们不知道夏天需要出一点汗,这样才能让身心平和。夏天不出汗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舌水滑苔滑等寒湿内生症状,而且口干舌燥。这一点,大家可以亲自验证。
2、出汗后直接进入寒冷环境。比如出汗后直接吹空调。有些人洗澡时喜欢开空调,洗完热水澡就进入空调房,容易感冒,并出现犯困、胸口烦闷等不适。
3、多吃水果和冷食。夏天是水果丰收的时候。常温下少吃水果水果可以生津止渴,多吃容易伤胃,脾胃不能运化。寒湿内生,易发生腹泻腹胀。
4、多喝液态奶和奶制品。南方炎热潮湿,不适合喝牛奶等奶制品,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喝牛奶后容易腹泻。又湿又重的人中暑时很容易被夹在热气里。

如何清理体内湿气?要减少体内的湿气,我们应该将其分为两种方式,即宣肺祛湿,同时健脾祛湿。
祛表湿,表湿是湿邪影响上焦、妙窍、皮肤等的位置。如何判断手表是否湿了?典型症状是手自暖,即手掌和背部温度相同,远离身体的手指温度高于手掌。其他症状,如《黄帝内经》说:“因湿,先症裹。”湿邪的头和脸,会显得头像裹着湿毛巾。
脾胃主四肢肌肉,湿入表里,可引起病初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表面潮湿是存在的,还有其他有助于判断的症状:不渴,小便困难,口淡,早上手指有点肿胀,面色发黄,腰痛,发热时“体热不升”。
如果能明确判断表里湿的存在,那之后的治疗方法就很简单了:先揉脊柱,再灸体柱。首先,人体在上焦的穴位有解表的作用,不同的穴位解表的侧重点不同。和大椎一样,是六阳经的交汇处,可以清阳解表。遇表寒证,艾灸大椎见效快。艾灸这里可以缓解阳明的表湿,效果非常好。艾灸体柱对促进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捂肺是主气,气化了就湿了。”也就是说,除了上表面和外表面的湿气,我们通过给肺通风来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