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没下单却收到数十个包裹

女子没下单却收到数十个包裹

女子没下单却收到数十个包裹

“我没有网购啊,怎么一下子来了几十个快递,堆了满满一屋子”。湖北武汉,胡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自己没有网购过东西,却连续4天收到了几十个快递,每个包裹里装着几个坐垫,粗略计算前后一共收到了200多个坐垫。

到底是谁寄来的呢,胡女士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哪家网店做活动送的赠品,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胡女士和寄件人联系后一直无人接听。

到底是谁寄的快递,因为自2015年起,快递包裹必须实名制,所以通过快递公司是能够查到是谁寄来的快递。但是他为什么要寄这些快递呢?之前有过这样的新闻,在网购时差评所以接到了商家恶意寄来的各种有违公良俗的快递,但这些坐垫看起来很正常,东西本身让让人感觉不到恶意,唯独是源源不断地收快递让胡女士有些招架不住。

其实对于这些来路不明的包裹,正确的做法是不能签收。一旦这些包裹中有来历不明的物品或者其他违禁品,签收后就可能陷入麻烦之中。除此之外这个事件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胡女士的个人信息商家是怎么知道的,是谁泄露了胡女士的个人信息呢?

现在每个人都有网购经历,每一次填写收货信息后,商家就实际掌握了买家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这个信息到底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好妄下结论。但从类似的事件以及推销、诈骗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信息被传得到处都是,肯定是有人在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运营和牟利。要说的是,泄露个人信息是违法的,到一定程度甚至是犯罪。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案件,某广告公司发布商品推销广告,有意向的消费者进行登记后,这家广告公司掌握了数万条有意向的客户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客户姓名和联系电话。这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为了招徕同类商品商家发广告,擅自把掌握的客户信息给了另外一个商家。最终这名业务员和公司的主管人员均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定罪量刑。

按照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上述个人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所以总结来说,购买和出售个人信息、无偿提供个人信息达到上述标准的均构成犯罪,希望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要严格制定措施,谨防个人信息外露。因为一旦外露,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自己也要身陷囹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