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的基础毫无疑问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首先就是刚才说的现代工业体系。经过了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几十万个国有企业,没有人民公社制度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根本没有对象的。

“改革开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和创立,是在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开始实施的一系列以经济为主的改革措施,可总结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决策,起始于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时期,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对外比较封闭近30年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15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9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的收入水平,东部部分省市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2020年中国GDP总量达14.7万亿美元。

 

拓展资料:

毛泽东时代的辉煌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9年10月1日,举世无双的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自此以后,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做出了西方人用了三百年才能做出来的辉煌成就。

 

【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

1949年的中国耕地面积只有14亿多亩,总人口5.4亿,粮食总产量只有近2000亿斤。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为了多种粮食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大力提倡开垦荒地。到了1976年12月,共开垦荒地9亿多亩,在除去兴修水利、建设水库淹没的部分耕地以后,使新中国的耕地面积增加到23亿多亩。

1949年10月至1976年12月,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为了多生产粮食,大力提倡兴修水利,根治江河湖海水患,全国各地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总库容4200多亿立方米。

今天的中国,全国各地水库库容量90%以上都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

今天的中国,全国各地的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如果来自于水库,100%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修建的。

今天的中国,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用水使用的水利设施,90%以上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修建的。

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修建的水库,不仅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还喂养了今天世界上近70%的淡水鱼,让中国人民享受着当年修建水库时带来的副产品,也就是丰富的淡水鱼资源。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记录:1976年新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达6000多亿斤,总人口9.4亿,人均粮食已经达到了620多斤。

 

毛泽东时代的粮食产量不高,其原因有以下三条:

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田水利设施如水库、沟渠、电灌站等还没有修建完成。

其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工厂里生产的化肥、农药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全国各地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

其三是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工厂里生产的农业机械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需要。

1976年9月9日,举世无双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在遍布全国各地的粮食仓库里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可以食用三年的战备粮。

 

【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

任何一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化过程,无一例外都伴随着对所属殖民地资源和市场的大规模疯狂掠夺。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是按照毛主席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方针,靠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完成的。

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虽然总人口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人均寿命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多,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新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有完备工业生产体系、科学技术水平位居世界第四的工业强国。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全面封锁解除。

毛主席指示周总理要求有关部门立即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口13套合成氨(生产氮肥)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安装完成顺利投产,再加上我国已经建成的数千个大、中、小型化肥厂,为“改革开放”以后粮食总产量的逐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记录:

1965年化肥产量是173万吨。1976年化肥产量已近1000万吨、还进口500万吨。1985年化肥产量是1322万吨。1990年化肥产量是1879万吨、还进口800万吨。2017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原因有五:

其一是大量使用化肥。也就是化肥的使用量越大,在一定时期内粮食总产量越高。

其二是毛泽东时代的农业科学技术专家培育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其三是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

其四是毛泽东时代开垦的9亿亩耕地。

其五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

201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耕地面积披露:印度的耕地面积是15646.3万公顷(23.47亿亩),排名是世界第一;中国的耕地面积是11900万公顷(17.85亿亩),排名是世界第四。

2017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6.616亿吨。

2018印度的粮食总产量才达到2.775亿吨。

1949年的印度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得很多,由于没有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时代那样,大规模修建农业水利设施,没有良种,没有足够化肥,没有农业机械化,尽管一直坚持分田到户、大力发展私人经济,但粮食总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2016年,在“处级村官”的带领下,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重新开始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现在的小岗村已经“脱贫”,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中国“十大名村”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