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敌基督在中国

义和团当然不能单纯从宗教层面上去理解,但是必须承认义和团和之前的一系列教案有历史上的传承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说义和团是一种全国层面的大型教案。但义和团又不仅仅是一个教案。

 

现在网络上有一些公知群体,对于义和团持彻底否定的态度。不光如此,还特别喜欢给别人扣上义和团的帽子。不仅污名化义和团,而且还喜欢用这顶帽子来压人。因此正本清源,彻底说清楚义和团究竟是什么就非常重要。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义和团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不过百年之久,但实际上义和团机构内部真正的一手资料极为欠缺。毕竟组织者和参与者大都是中国华北地区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其自身文献的形成和保存确实不是很丰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的义和团的文献,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的官方文件或者个人笔记以及外国驻华使团和传教士留下来的相关资料。由于其立场问题,这些资料不见得完全不可信,但总之确实不能保证叙述的时候不存在偏颇。在主体文献资料存在显著缺陷的情况下展开研究其实很不容易。再加上后来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于义和团的认知总是处于钟摆式的这样一种极端化的叙述角度影响之下,所以对于义和团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成果也较为有限。

 

综合目前的资料,总体来看,义和团应该是中国华北地区中下层民众自发串联起来,反对外国压迫,同时也有反抗腐朽统治的这样一种社会运动。当然如何对待清政府的这个态度,义和团早期和中晚期还是有差别的。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扶清灭洋的口号,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清政府相当不满,提出要推翻清政府。后来的时候有一些人认为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所以才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虽然提出了扶助清政府的这样一种口号,但实际上也是希望清政府能够改善统治的。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入侵中国的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充当了文化上的帮凶。在现实中又和很多中下层民众接触,因此往往成为中下层民众憎恨的具体对象。具体的一些内容在教案那一篇当中已经有所叙述。义和团旗帜鲜明地喊出驱逐洋教,也就是基督教,不是没有来源的。

义和团的变质其实始于清政府参与其中,并希望其作为对抗外国势力的工具。义和团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民间运动,没有非常完善的组织体系。很多活动后来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引导才形成的。以慈禧为代表的部分清政府高层统治者,希望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来驱逐外国势力。所以才有了允许义和团进京乃至放纵义和团发展的这样一个过程。

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慈禧已经软禁了光绪,阻止光绪推行变法。而当时的外国使团,普遍倾向于支持光绪。这让慈禧非常不满。一些人借机向慈禧造谣,声称外国使团希望慈禧主动退位归政。这让慈禧非常不满。慈禧实际上希望借助义和团敲打一下外国使团。

也就是说慈禧本身的动机并不是要真正的与西方势力为敌,而是希望西方势力能够继续认可和支持她执政。因此并不希望把双方的关系搞得太僵。慈禧甚至于在义和团和外国使团发生冲突的早期,还派人送去瓜果慰问。可见慈禧希望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过义和团的行动不能完全受控于慈禧。在德国公使被杀以后,事情就开始向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

当义和团已经无法控制,并且开始为清政府带来巨大麻烦以后,慈禧就不再支持义和团,并且开始重用主张围剿义和团的袁世凯等人。义和团此时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在中外两股反动势力的绞杀下灭亡了。

 

公知们嘲讽义和团总是要搬出义和团刀枪不入的宣传口号和谎言。此事不假,但脱离时代背景,以此作为义和团的罪状显然是不够公允的。诚如前面所说,义和团毕竟是一个中下层民众为主体自发形成的社会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利用了中国传统社会道门组织的很多习惯来聚拢支持者。这些道门组织往往都善于装神弄鬼,用一些幻术来欺骗信众。这种负面性在义和团当中确实存在,不容否定。但以此来全面否定义和团,进而为外国侵略者辩护,则完全是站错了立场。

在之前教案一篇当中所指出的,义和团的产生同样是西方国家入侵的结果。这个过程当中基督教占了一个很不光彩的位置。这是个基本事实,也是最基础的因果关系。没有了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悲惨事件。从这个角度上讲,首先要批判西方对华的侵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义和团的负面性。否则的话就是避重就轻,没有把握住事件的本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