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

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谏吴王、童子计杀双虎、鲍童智辩田贵人、12岁的丞相、外黄少年劝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断案、小孔融讥大夫、蔡文姬听琴、诸葛亮巧施毒鱼计、张就黄绢示军情、曹冲的故事、苍舒令山鸡起舞、曹睿打猎萊垍頭條

 

1、曹冲称象萊垍頭條

 

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萊垍頭條

 

2、智救库吏條萊垍頭

 

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会被处死。曹冲让他等三天后自动去自首。曹冲拿刀戳单衣,像老鼠咬啮的一样。曹操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曹冲回答民间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会不吉利。曹操说那都是瞎说,用不着苦恼。條萊垍頭

 

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没有责备库吏。頭條萊垍

 

3、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條

 

5、甘罗-12岁的丞相

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

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拓展资料:

有个统计,以少年大学生身份进入名校学习的凤毛麟角的那些“少年才俊”,十几年后多数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有些甚至连普通人也不如,需要重新学习普通人根本不是问题的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生存能力。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很聪明,部分孩子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特点,如果这些特点能够比较容易被成年人注意,和成年人的期望或者关注点相一致,则会被认为“聪明”,而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更是被认为“特别聪明”,甚至被冠以“神童”名号。

小时候的所谓聪明,是几乎所有孩子共同的特质,只是不同孩子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又因为孩子性格、环境许可或鼓励的侧重不同有不同的展现,不同的展现又因为与成年人的关注点和喜好契合点的不一样,有的恰巧与成年人期望或者喜欢的那些方面意志,从而被捕捉被关注被重视被鼓励,被认定为是聪明孩子。而另一些其实也在其他方面同样有自己特点的孩子,由于其特长或是表现出来的侧面与成年人的关注点或者喜好不一致,往往被忽略,其长处优点或许恰巧被认为是调皮捣蛋、是不活泼没有灵气。

所以,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块上好的璞玉,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引领、雕琢,需要他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学习、锻炼、磨砺和提升,最终都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功人士。

确实有这种小时候特别被看好的“聪明”孩子,甚至被冠以“天才”“神童”名号的孩子,想法之后不过了了,沦为路人,甚至连路人都不如的情况,而且比例大到颠覆几乎所有人正常认知,也就是说如果按纯粹数字比例计算的话,靠小时候的聪明、天才名头特别出名的名单,在长大以后被认为属于某方面成功人士的人群里去寻找这些人的名字,十之七八会以失望而告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那么难总结。

其一,小时候所谓的聪明其实不过儿童天性而已,不过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灵气特质在某个孩子身上所呈现的恰好与成年人期待和喜欢的一致并被注意到罢了,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其二,这些被过早关注、得到过多鼓励和表扬的孩子,有可能陶醉于过早获得的、超出其实际水平的赞扬颁奖,不再像其他孩子一样通过脚踏实地踏实努力把基础打牢,进而一步步把自己的实力打造得很坚实,进而成为真正优秀的人,而是在赞扬和陶醉中止步于小时候那点小聪明,最终成为一名最最普通不过的人。

被“捧杀”,是最主要的一个沦为路人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成年人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往往不太正面。

孩子家长、老师,也包括一些其他力量,都可能是扼杀孩子小时候某方面有点特长导致改造变得平庸平常的“杀手”。一味地无限制的褒奖,超出改造负荷的对孩子的所谓聪明点消费,不按照孩子成长规律引导孩子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锻炼新能力,等等,都是让“神童”“天才”最终沦为路人的毒药、陷阱、糖衣炮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