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档案看出是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是什么?西藏高考属于高考移民吗?

“高考移民”是什么?

“高考移民”,指的是指一些考生利用全国各省之间存在的高考分数线差异、录取率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参加考试,从而能上理想的大学或者能成功“上线”。

这起“高考移民”事件,和此前的“高考移民”事件有所不同,是由民办学校推动,其目的是为制造高考升学品牌,再以此招揽生源,迅速打造“名校”,操作的手法是从外省购买生源,为其办理广东户籍,再以合作办学之名,让其继续在外省高中读书,在广东参加高考。这种新型“高考移民”不但侵犯本地户籍考生的高考权利,而且,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严重破坏教育生态,让中学办学陷入畸形的高考竞争之中。

在广东省本地户籍考生、家长呼吁严厉打击“高考移民”时,也可以看到,有部分其他省市的考生、家长、网友,是带有嘲讽情绪的。一国之内的学生,为何不可以移民到其他地方?是不是考不过别人才找茬?而这次“高考移民”的生源,来自衡水第一中学,更令一些河北考生对本省的高考竞争激烈不满,要求全国一张卷,大家在考试成绩上竞争。

 

“异地高考”制度带来了什么?

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在河北考不上北大清华者,到其他省市参加高考,有可能“秒杀”其他省高分考生,广东和河北等9省采用的是同一套高考卷,因此这几省的高考分数具有某种可比性。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清华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

2018年,清华大学在广东省的理科录取分数为680分,排名广东省84名,文科录取分数为666分,排名广东省前20名;在河北省的理科录取分数为704分,排名河北省66名,文科录取分数为698分,排名河北省前9名。

 

北京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

2018年,北京大学在广东省的理科录取分数为679分,排名广东省100名,文科录取分数为654分,排名广东省30名;在河北省的理科录取分数为707分,排名河北省45名,文科录取分数为691分,排名河北省27名。(注:以上录取分数数据不包含自主招生录取学生)

 

据统计,2018年河北省高考理科680分的学生有1041人,679分的学生1127人。如果就按分数论录取,在河北考不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到广东,将有800多名都可以考进北大、清华。

以上这些数据,显然为运作“高考移民”提供了支撑,在河北考不进北大、清华者,到了广东,可以“轻松”考北大、清华。事实上,如果把河北的考生派到各地,会把很大部分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都占了。

但这并不能说明河北的基础教育多么优质,这些学生取得这样的高分,主要源于高强度的高考训练。也正是这次运作“高考移民”令人忧虑的地方。即这种已经令当地教育生态严重破坏,整体基础教育完全围着考试转的教育模式,会输出到其他省份,让其他省份也陷入恶性的升学竞争。比如,广东省,有不少人其他省考生,嘲讽广东考生考不过其他省,可是,基础教育就是考吗?在当前,以考来论英雄,是高考制度下的现实,但是,如果把全国都变为一个大考场,将会是怎样的问题?

由于如此,不少人呼吁的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根本不可能实现。除了我国各省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假如真采取这种模式,那全国将会出现“最牛”的“超级中学”,并出现全国“大择校”,所有学校都展开考试竞争。广东和河北就用一套卷,现在都出现了引进河北生源这样的“高考移民”,大家可以设想真实现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的结局是什么?

 

该如何彻底根治“高考移民”问题呢?

从深圳富源这起“高考移民”看,为遏制畸形的高考竞争蔓延,并打击“高考移民”,各地的高考报名门槛,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具体而言,以前只对本省户籍考生提出户籍要求的省份,会严格户籍迁移审核,同时会进一步提出连续学籍要求,而不是只提户籍要求,而一旦提出连续学籍要求,学校之间就不可能再进行跨省的合作办学。

而要实现网友们期待的不分户籍的高考报名升学,则必须进一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不是实行全国一条分数线,而是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录取。我国的高校可以按性质分三类进行高考录取改革。

西藏高考是指通过购房落户把户口迁到西藏,然后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西藏高考,完全合法合规。不属于高考移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