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的主要内容

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儿,雨的性格,雨的情谊,把雨表现的可歌可触,表现的亲切可爱。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和生命的爱恋之情。

 

我喜欢雨中行。

轻飘飘的蒙蒙的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小雨,随风扑面、刷刷而下的大雨,我都喜欢。

行走在雨中,或披雨衣,或撑雨伞,漫步荡漾,神情自然,呼吸舒畅,美之极,难以言表。或双手抱头,冒雨奔跑;或光脚跋涉,一步一趔趄,情趣盎然,乐在行,喜在雨。

在脑海里留下记忆的,是少年时代的雨中之行,有苦、有甜,有激动、有无耐,细细品味,浓香无比。

一幕幕的场景,有打着伞,背着书包,踏着泥泞小路去上学,边走边看小说;有光着脚,冒着雨,一路小跑,去村上的大食堂看电影;有雨中与小伙伴们打水仗,弄得浑身是泥,回家挨大人们的抱怨。但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却是雨中玉米地里拔猪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每到秋季,阴雨连绵,地里没有了农活,大人和小孩都在家中睡大觉。

下雨,对于那个时期的农民来说,就是星期天。大人们睡完了觉,凑在热炕上谝闲传。

而对于我们这些不大不小的孩子来说,还有事要做,就是冒雨去拔猪草。

在大人们的喝斥下,极不情愿地拿起担笼,戴上一顶破草帽,约好相好的同伴,向雨中走去。

出了村,来到玉米地里,感觉又不一样了。雨刷刷地下着,打在玉米叶上,“吧嗒吧嗒”就像一首歌,很有节奏,极为美妙。

那时的玉米,种的没有现在这么稠,行距大,穿梭于玉米间,空气湿湿的,脑子一片空白,舒服得很。

我们像游击队员一样,猫着腰在地里穿梭着,寻找着刺筋草、担碗花等猪爱吃的野草。

草拔得差不多了,就寻找那些未长玉米棒的玉米,踩倒取稍,当甘蔗吃。

那时,我从未吃过甘蔗,总认为甘蔗就是玉米杆,吃得津津有味。1969年当兵到了云南,第一次吃甘蔗,才知道玉米杆没法与甘蔗相比。

甜玉米杆吃完了,该回家了。有时担笼的猪草还未拔满,就绕到生产队的红暑地,揪上一些红暑叶装满担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对于雨中的玉米地之行,至今记忆犹新,秋季回家,只要下雨,总想去玉米地看看。

2019年8月8日,大雨过后,天上还漂着濛濛细雨,正在老家小住的我,打着伞,拿着手机出门了。

来到玉米地旁,正在出天花的玉米,绿油油一片,玉米穗上的缨花刚刚吐出,嫩嫩的,可爱极了。老爷胡子上的雨滴,一珠珠,撩人心弘。我不由得拿起手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