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去世后另一半能活多久

爷爷在9月2日去世了,下葬的日子定在了9月4日。9月3日的时候,奶奶说:“我有点累了,我先去休息会儿。”吃晚饭的时候奶奶一直没有出来,我进屋喊她出来吃饭时才发现,她已经安详地走了,桌子上有她留下的简单的几句话……

我爷爷奶奶同龄,都是93岁去世的,两个人相濡以沫地走过了66年的风风雨雨。去年回老家的时候,两个人还悠闲自在地在房檐底下唠嗑,两个人耳聋的我们小辈儿必须很大声地说话才能听到,却能在房檐底下小声的聊天,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相互听到的。

奶奶身世可怜,早年丧母,留下两个妹妹三个弟弟,他们从小到大的衣服都是奶奶一针一线做的,奶奶小时候,因为家里没粮食吃,差点饿死。

直到27岁成了家里的老姑娘,才嫁给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当时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小时候太奶奶奶水不多,爷爷一声下来就喝玉米糊糊长大,爷爷四岁的时候,太奶奶想把他送人,可是爷爷却在人家待了两天自己跑了回来,从此,太奶奶更看不上这个儿子。

两个人结婚以后,因为当时农村教师的工资没有在家里干农活的挣得多,所以,奶奶的日子过得是家里最苦的,她一边带孩子一边自己一个人种地,但是从无怨言,她说过一句话:“你爷爷那身板,不干教师能干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胃还一直不好,再说了,跟着国家干,还能有咱老百姓亏儿吃?”

奶奶的话终于在几年后应验了,先是爷爷在86年的时候转正,后来是涨工资,慢慢的家里也盖起了大瓦房。

后来他们年岁大了,儿女都去了城里安家,每次接他们进城他们就哭着喊着住不惯,惦记着农村的老家。

如今我姑姑和爸爸也只能每个月开车回去两趟,没办法,老人就愿意住家里,看着他们过着一成不变的舒心日子,我都心生羡慕。

每天早上,爷爷最先起床,然后出门遛弯,回来后带上一斤走街串巷的小贩卖的油条,到家之后插上豆浆机,豆浆机一响,奶奶在炕上也跟着急眼了:“你个死老头子,天天不让我睡懒觉。”

爷爷坐在摇椅上那把扇子,摇啊摇,跟没听见一样,因为他知道,一会奶奶就会叠好被子出来吃饭。

果不其然,奶奶出来抢过爷爷手中的扇子说:“去倒豆浆。”

然后爷爷打开收音机,放上他最喜欢的河北梆子,哼唱着过来吃饭。

早饭过后,奶奶出门买菜,爷爷在家看电视,中午的时候,两个人横七竖八地在炕上眯一会,奶奶看到睡着的爷爷,嘴里念叨着:“也不知道盖个被,一辈子就这样,总让人操心。”然后拿起一床被子,盖在爷爷身上,爷爷被弄醒了,哼哼着转个身接着睡,奶奶总是狠狠地来一句:“冻死你得了。”

然后倒在一边,呼呼睡去。

晚饭的时候,两个人在饭桌上拌嘴,奶奶说:“自从嫁给你这个老头子,我就没吃过一天自己喜欢的饭菜,你老胃病,不能吃硬的,高血压不能吃肉,糖尿病不能吃甜,我这一辈子算是彻底交代到你这儿了。”

爷爷说:“我让你去儿子家享福,你又说不去,现在又在这叨叨我。”

奶奶说:“你这一辈子就会打个豆浆,还会干啥?我要是走了,你不得饿死?”

爷爷执拗地说:“没有你我还不能活了呢,你去吧,看我能不能把饭做熟。”

晚上睡觉之前,爷爷总是晾上两杯热水,然后把两个人的药袋子拿出来,拧下两个瓶盖,奶奶一个,他自己一个,就开始分药片了,管高血压的,冠心病的,糖尿病的……

最搞笑的是早上起来吃完饭,快到做午饭的时候,奶奶就会问爷爷:“我早上那顿药吃了吗?”

然后爷爷就努力回忆,但是还是想不起来,就跟奶奶说:“好像吃了吧?”

这也是后来两个人生活中的最大难题,总是忘记自己有没有吃过药,后来我特意为他们想了个办法,准备一个七个格子的小盒,标好周一到周日,每天对应着吃药,然后每周末的晚上,我都会打电话提醒他们包下一周的药。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爷爷在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就是奶奶,他说:“携手66载,怕是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以后再也不能为你梳头了。”

我眼前浮现了每天早上爷爷为奶奶梳头的场景,爷爷总是说,我从黑发梳到了银发,老太婆你的头发是真的好,不像我都秃顶喽!

爷爷去世的那一刻,奶奶不哭不闹,坐在爷爷身边整整一夜,谁叫她都不肯走,9月3号中午吃完饭,奶奶说她有点累了,先回屋休息会儿,然后就再也没出来。

直到我叫她吃饭,发现她桌子上的纸条:我和你爷爷相伴66载,从未分开过,你爷爷不会做饭,我不能让他饿着!

字迹歪歪扭扭,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原本大字不识一个……

 这种情况就是两个人都不想走,都怕对方觉得孤单,硬撑着一口气,一方走了,另一方也就泄了气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生死相随,这才是真爱!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才叫爱情,爱往往渗透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