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二号什么时候返回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空,当天15时54分,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和核心舱。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着陆时冒出的那一道火光,其实是着陆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发动,这是为了返回舱安全着陆而特别设计的。

 

着陆反推发动机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时的火光不是撞击造成的,是安装在返回舱上的4个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时的现象。

着陆反推发动机是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重要设备,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当返回舱离地面1米左右时,4台反推发动机必须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以使返回舱时间平稳地软着陆。从而保证舱内的航天员不会受到因为着陆撞击而造成的身体伤害。

 

安装着陆反推发动机的作用

在返回舱距离地面10千米的时候,返回舱会先打开伞舱盖,然后依次拉开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主降落伞。

打开这么多的伞,是为了使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减慢,特别是主降落伞打开,就是为了使降落速度从200米/秒降速到70米/秒。

但如果以70米/秒的速度,直接撞击在地面上,舱内的航天员也是难以承受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这就需要在返回舱即将落地的时候,给返回舱和地面之间一个推力,让返回舱的降落速度更慢。

而安装的5台反推发动机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它可以使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减速到3米/秒,实现返回舱的软着陆。从而保证舱内航天员的身体安全。

而今,三位航天员已经安全回到祖国的怀抱,向他们致敬。

 

拓展资料:

如果一个普通人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恐怕就不是脸色惨白、唇无血色这么简单了,能清醒着被人抬出返回舱就不错了!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

从直播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位航天员出舱后一直坐在椅子上,而且看起来比较疲惫。他们的脸色略显苍白,唇无血色,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汤洪波眼角处有些异常。

但可以确定的是,三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这是医务人员为他们做了检查后向大家公布的好消息。那么为何身体状况良好的航天员,看起来却非常疲惫和虚弱,甚至有点像大病初愈之人呢?

当你看完以下内容,了解他们在空间站生活的三个月对他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以及在返回地球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你就不觉得他们虚弱了,反而会认为他们的身体素质极好!

 

1、三个月的空间站生活,让三位航天员出现肌肉萎缩、骨骼流失的情况

太空环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空、失重和辐射,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内,有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真空和辐射的问题解决了。

但是空间站无法解决失重的问题,而且建造空间站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失重的环境来搞科研。

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下生活了三个月之久,他们的腿部和腰的肌肉不需要对抗重力,长期处于放松状态,这样的话他们的肌肉组织就会变得松弛萎缩。

同样的原因,航天员的骨骼也不再需要对抗重力,缺少刺激的骨骼便不在生长或者生长缓慢,就会出现骨骼流失的情况。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航天员在空间站为在锻炼啊,难道不能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吗?锻炼确实是为了缓解航天员肌肉萎缩和骨骼流失的程度,但无法完全杜绝。

举个不恰当例子,如果你长期卧床不起,三个月之后下床行走,恐怕会无法站立。倒不是说航天员在空间站生病了,而是说他们的肌肉长期不使用,一定会出现萎缩的情况。

所以刚刚返回地球的三位航天员,由于长时间在空间站失重的环境下生活,他们的肌肉和骨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流失。

当航天员重新回到地球重力的环境时,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他们看起来会非常疲惫和无力,这也是他们返回后一直坐在椅子上的原因。

 

2、在空间站生活的航天员,血压会降低,体液会流失,返回地球后一时无法适应

还是因为失重,刚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他们在地面时,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主向身体的下半部分流动,心脏需要较强的跳动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大脑等部位。

当航天员来到空间站后,因为没有了重力,血液就不会自动向下流动,心脏也不需要再对抗重力。但心跳的力度还没有改变过来,会导致较多的血液流向大脑等部位,所以刚刚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会感到头面部有肿胀感的。

不过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过不了多久航天员的身体就会通过减少体液来失重空间站的失重环境。身体里的血液量减少了,自然就没有肿胀感了。

包括刘伯明在内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90天,身体早已适应失重的环境,体液也重新分配以达到平衡。

当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时,三位航天员又突然来到了地球重力的环境之下,会出现体液较少、血压较低的情况。尽管他们再返回地球之前,会可以补充释放体液,但也无法快速适应地球重力。

所以说三位航天员脸色惨白、唇无血色,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血压减低,体液较少,还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

 

3、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过程,是对身体的极大考验,三位航天员刚刚经历完生死时速,着陆后略显疲惫是正常现象

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是在9月17号的下午着陆出舱的,但他们在9月16号的早上8点多就已经进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船与天和核心舱也已经分离。

他们在16号当天,还进行了飞船绕飞空间站组合体的验证实验,完成之后就按照地球作息,等待着第二天的返回任务。

9月17号13时左右,推进舱与返回舱开始脱离,返回舱以7.9公里/秒的速度冲进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摩擦作用,返回舱的表面温度升至1000℃以上。

这让返回舱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也就是所谓的“黑障区”,黑障区大概持续了1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挑战,他们完全处于失联状态。

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坠落速度从7.9公里/秒降低到200米-秒,这对航天员的身体也是极大的考验,他们要承受3.5倍自身重量的过载过程。如果是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超重压力。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在打开的瞬间,返回舱的速度会迅速下降,这让返回舱内的航天员感受到一股撞击。

返回舱继续坠落,当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系统会启动,我们在直播视频中看到着陆瞬间的“惊吓”画面,就是反推系统点火成功造成的。即便有反推系统的缓冲作用,返回舱着陆的瞬间还是会对航天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也就是说,在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三位航天员经历了快速坠落、过载承重、黑障失联、冲击撞击等过程,这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从返回舱出来的三位航天员,略显疲惫纯属正常情况,医务人员也报告了他们身体状况良好,只是比较虚弱罢了。

 

4、刘伯明他们要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休整、疗养,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训练当中

三位航天员着陆之后,在着陆场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就分别乘坐三架直升机飞往换乘机场,随后就搭坐专机飞往北京了。

在北京进行了短暂的欢迎仪式之后,三位航天员会被送到北京航天城进行14天医学隔离。此隔离跟新冠隔离完全不是一码事,航天员的医学隔离是为了让他们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医务人员会为他们检查身体,隔离起来以免外人打扰。

隔离结束后,三位航天员还要进行为期20到30天的医学疗养,在此期间他们要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当然还是以检查身体为主,旨在提高航天员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最后就是恢复疗养期,时间差不多要三个月,三位航天员会在环境舒适的地方,加大体能训练的强度,让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当刘伯明他们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恢复到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之前的状态,就可以回到航天员队伍当中,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训练了。

 

5、结语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已经返回地球一段时间了,天舟三号已经在9月20号下午3点多发射升空,为神舟十三号提前运送物资到空间站。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规划,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将在10月份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要在太空生活6个月之久。

届时三位航天员半年之后返回时,又会面临神舟十二号同样的,甚至更大的挑战,航天员返回地球显得疲惫不堪,纯属正常现象。

最后向航天员们致敬,是他们的牺牲和贡献,让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