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3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建立专政主义政治体系,下令在全国焚书坑儒。
被焚烧和失传的书籍有:
1.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全部烧毁,以防人们以古论今,推崇先代政绩,不利专制统治;
2.焚烧《秦记》外的列国史记,不属于博物馆私藏的《诗》、《书》被烧毁;
3.焚烧儒家书籍,《春秋》、《左传》;
4.《连山易》、《乐经》、《六国史书》失传;
5.烧《尚书》、《诗经》、《道德经》,都是秦始皇想用自己的治世观念代替历代君王的治世思想,而厚今焚古;
保留医学、占卜、种树、农牧业等技术实用书籍。
拓展资料:
秦始皇焚书坑儒发生在公元前二百一十三年,当时规定,凡不是秦国的史书,全部都要烧毁。还强调说如果不是博士职位的,不允许藏有《诗》、《书》。其他人藏有《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都要集中烧毁。
当时允许老百姓可以收藏的书籍,主要是医药、占卜和种养殖等书籍。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期间的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重大事件。焚书坑儒,在当时的暴秦以及秦始皇本人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一场为统一民众思想简单的社会运动而已。
焚书坑儒,破坏的是自先古至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延续,泯灭了古人的文化智慧,是一场无法弥补的文化浩劫,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便是丞相李斯。他给秦始皇上书说,以前各国之间的争斗,采用的是以重金吸引游学之士。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法令也已经统一。读书人应该学习法令,老百姓应该专务农工。但是当今的读书人不是学习法令,而是学习古人的思想,来批评当今社会,迷惑老百姓。对我朝制定的法令,横加反对,妖言惑众。像这样,如果不制止,势必会削弱君王的权势,甚至会形成党羽,不利于统治。
丞相李斯的这些建议确实戳中了秦始皇的痛点,因为残暴的统治,滥用名力,压榨百姓,读书人和老百姓已经开始有一些反抗的苗头。所以秦始皇全盘接受,而且对焚书做了详细的规定。
天下老的百姓如果藏有《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集中在守、尉那里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要处以死刑。用以前的思想批评今日政治的,要灭他九族。各级官员知道了,但没有检举揭发的和他同罪。在命令公布三十天起私自藏有《诗》、《书》,诸子百家著作而不肯焚毁的,处以黥刑,并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这就是秦始皇焚书的来龙去脉,他推崇法家之术,为的是更有效地加强统治,秦始皇再伟大,但他永远也不会懂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