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荣誉定向飞,飞向争议单位和人物?

      年终岁末依惯例多要进行总结评比,通常也是单位或个人收获荣誉称号的旺季。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岁末,媒体曝光的两项荣誉称号,却未能如愿收获“荣誉”效应,反倒备受质疑,平添“毁誉”感觉。

      最具轰动效应的,当然是鸿茅药酒被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鸿茅药业副总裁鲍东奇获得“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之所以说轰动效应,是因为与之前的鸿茅药酒留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反差太大,大得让人错愕。截至2017年8月,鸿茅药酒曾被25个省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如果说这些数字略嫌枯燥的话,那么2018年“谭秦东医生质疑鸿茅药酒遭到跨省抓捕”的新闻,可就要生动得了。可就是这么个劣迹斑斑的企业,居然被带有“国”字号的社团组织即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年度“社会责任奖”,公众是否会有反胃的剧烈反应?

除鸿茅药酒获得这个令人作呕的奖项外,大名鼎鼎的影视明星范冰冰也先后斩获两个荣誉,即“2019年度公益影响力明星”和“年度公益人物”,互联网曾经的“教父”搜狐总裁张朝阳,颁发这个所谓的“年度公益人物”大奖。人称“范爷”的范冰冰,要说“影响力”本来就不低,早年就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尤在2018年度达到“顶点”,因为被举报偷税漏税,受到补缴税款和罚款8.8亿元的处罚。光看这数字,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相比鸿茅药酒获奖遭遇的口诛笔伐,尽管范冰冰获奖同样彰显了高调,但似乎要平静得多,只有部分自媒体表现出愤愤不平,主流媒体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忽略,发声质疑的不多。鸿茅药酒因此被撤销奖项,而范冰冰的获奖则安然无恙。看来范冰冰对获奖应该挺享受的,当有名至实归和心安理得的感受。

      鸿茅药酒和范冰冰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把两者扯到一起来说,倒也没有生拉硬扯或牵强附会的感觉,反而更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合理,“前因”和“后果”都高度雷同,鸿茅药酒获奖乃因为“发起实施了系列公益项目,包括健康扶贫筑爱行动、教育扶贫圆梦行动、环卫工人关爱行动、药酒文化节、家庭关爱“微孝行动”,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相信范冰冰也有类似这样应景式的公益活动。凭藉这些不乏功利性的表现,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咸鱼翻身”的神话,岂不都令人啧啧称奇?从公开的报道看,鸿茅药酒获奖多少都与向中国中药协会缴纳高额会费有关,至于范冰冰有否这种相似操作未见公开报道,反正就算要“捐钱”,“范爷”也不差钱。当然更让人折服的是,这些貌似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奖项,简直都有度身定制的痕迹,又“定向”飞向争议单位和人物。

      无论如何,荣誉当具有正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能够令人油然而生见贤思齐的激情,形成“学有方向,赶有榜样”的氛围。乱设乱颁奖项,不仅损害荣誉固有的先进性、严肃性、规范性、权威性,更沦为笑柄。目睹曾经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奖项,诸如“民族脊梁奖”“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社会责任奖”“年度公益奖”等等,皆动辄拿“民族”“国家”“社会”和“公益”说事,好像都非常“高大上”,实际却缺乏含金量,造成荣誉贬值,更简直泛滥成灾,且引发广泛的质疑。更令人忧心的是,纷纷扰扰的颁奖获奖,似乎没有消停和收敛的迹象,可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奖项,到底什么单位有资格设奖颁奖,什么单位和什么人有资格获奖受到表彰,面对舆论广泛和强烈的质疑,难道不该有规范和管理,使闹剧尽快戛然而止的举措吗?

   任性制造和颁发荣誉当休矣。

阅读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