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关于孩子教育的公众号,越是强调鸡血的,越是强调特例的,越是得到受众的欢迎,而且公众还特喜欢转发这类激发焦虑的垃圾文章。

  前段时间,“咪蒙教”就是这类公众号的典范,她们的写作思路很简单,先提炼一个能引发共鸣的观点,然后极尽渲染,尽量激发公众潜意识的焦虑,以达到感同身受。分析她的常用词,第一位是“我们”,第二位是“爱”,第三位是“如何”。通过这三个关键词,咪蒙为了吸引眼球,讨好重度粉丝,她会刻意地制造话题,传达出消极和负面的价值观。比如,刻意把男人往坏处写,把女人往简单处写,这样就会赢得绝大多数女性的认同。有了这三个关键词,再把故事编造成周围的同事、朋友、老师、老板、员工、助理、同学等等,让人陷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事实上,哪有这么多故事让她来写呢?

  比如写自己的助理,你要说助理经过努力月薪达到一万,这样的文章谁看?你必须说月薪达到了五万,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知,有了这样的题目,公众才会想:到底什么样的助理才能月薪五万呢?事实上,有几个助理能做到这样?这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关于教育孩子,现在很多公众号也是这么个套路。

你要说谁家孩子快乐教育,然后考上了牛津哈佛!呸,放心,这种文章没人看。

  你必须说,我是如何如何鸡血的!因为只有鸡血才是广大家长的痛点,没有几个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足够努力,大多数都是认为孩子不努力。只有鸡血文章,才能被家长当做教材教育自家娃:“看看,爸爸妈妈没有对你太严格吧?看看人家哈佛女孩,人家妈妈是如何严厉的!”

  当然,这类文章已经烂大街了,你如果再写就赚不到流量了。咋办呢?写外国人!传统思维大家认为外国小孩不需要学习啊,现在你写一篇外国人更鸡血,霍哦,很多中国家长又高潮了:看看,看看,人家外国人比我们还鸡血啊!

且,你见过外国小孩吗?

  以英国为例,截止到2018年,英国总人口6600万,其中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有18所,中国大陆有14亿人口,有6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QS2019年排名),换句话说,中国人口是英国的21倍,世界百强只是英国的三分之一,你说人家英国小孩考大学该是何等容易?我女儿宿舍一女生今年考上了英国Top 10的大学,她的成绩如何呢?三门课程是A、B、C,其中A还是语文的成绩。而这些课程的难度,只是国内公立学校难度的60%。你说,这么好考的大学,还需要鸡血吗?

  这样的文章写多了又过气了,咋办?就写海淀家长啊,写海淀家长如何如何牛,写海淀家长的娃多么多么聪明,四岁认识4000英文单词都不值得吹嘘……问题是,四岁能认识4000汉字的孩子都凤毛麟角,认识4000英文单词的娃能有几个?再说了,这么多牛娃,我也没发现未来20年中国有获得诺奖的可能性啊?

  但是,这样的文章就有人看。为何?因为又戳痛了大多数人的痛点啊:看看,我们这么鸡血,孩子的成绩还不好,原因现在找到了,原来我们当家长的就已经输了。我们的智商就赶不上海淀家长的智商,怪不得娃也不行。

  问题是,k认识好多海淀家长啊,咋没见过几个这么牛的?难道是我的圈子不够高大上?

再者说,作为皇城根脚下的朝阳区,那可是富贵地区的代表,这些公众号咋不写人家如何放任娃呢?

武侠里面有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在教育孩子上,人家朝阳区的口号就是:天下教育,唯钱不破!人家朝阳区家长有钱啊,有钱,很多事情就不是事了。

但是,文章敢说这个吗?

不敢!

因为只要谈到钱,很多人表面上会非常鄙视,可是,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赚钱确实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不怕智商低,因为这是遗传啊。

很多人不怕职位低,因为自己清高啊。

但是,很多人不愿面对赚钱少。比如有一次女儿嘲笑我不如她同学的爸爸赚钱多,我就很受伤:滚粗,你有本事先给我考个第一。

承认赚钱少显得我很笨,这和智商无关。

  总之,写文章就是抓住了公众的口味,利用一切方式来传播这些焦虑,他们传播焦虑的目的非常简单:赚钱!

  而很多人在当了人家的韭菜以后,又把焦虑统统转嫁给孩子。最后,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病态教育的癫狂状态,然后再把这种癫狂统统归咎于教育体制。有几个家长真的能当孩子的人生导师?

  30年前,中国不也是这种教育体制吗?一年招60万大学生,而适龄人数比现在还要多,反而没有几个家长焦虑,考大学完全凭孩子自己,学好学坏,随缘。现在倒好,中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反而开始折腾孩子了。

  最后,我再举两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初中,花了60万赞助费;今年七月份,隔壁楼上一个十岁男孩从30楼一跃而下。唉!

  教育固然重要,名校固然重要,但是请大家记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跑。赢得百米的,不见得赢得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