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运营,撒钱也得有撒钱的学问

互联网上撒钱攒用户,似乎已经成了无人不晓的运营秘方了,只是这种秘方时灵时不灵。有人靠它踏上成功之道,有人跟着它走入不归之路,说明这里面必然会有如何使用的学问与讲究

谈到互联网中的运营,有人就会想当然地说:撒钱啊!使劲地撒钱,发红包、发奖励,然后就可以吸引来足够的流量、足够的用户、足够的市场,再之后就可以收获成功了。果真这么简单么?

今天就有新闻说,滴滴在过去的2018年里亏损了109个亿,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就投了113个亿。简单算一下,如果不补贴的话还能挣4个亿。当然啦,有人会说,帐不能这么算,正是有了补贴才会拥有现在的市场。但是,所有的补贴都成为了亏损,这样的撒钱方法,绝对是有问题的。

包括昨天刚刚所分析的今年春节红包的玩法,发多少?怎么发?其中都大有讲究,真要是像网上所流传的那种中东石油富豪的发钱方式,也就是只敢在KTV的包厢里面玩,真敢到网上来,海量的网民一上场,分分钟就要破产的阵势。这方面,前段时间的拼多多就着实感受了一下,短短一夜,一个有BUG的优惠券,就被网民们刷走了几千万直至几亿的量。所幸后面控制得及时,才没有更大的损失。

发钱发奖励,第一个防范的就是重复领取。想想看,超市里卖便宜鸡蛋,都需要防范大爷大妈反复来排队,而要凭会员卡甚至是身份证来登记了后再通过。这在网上,一旦你对此没有防范措施,或者方法太低级,别人搞个程序来自动执行,哪怕你一次只发几分钱,都能从中刷出个成百上千万的天价数字来。

因此,所有发放奖励的活动,基本都需要用户完成实名制验证。这样可以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实名制,降低了奖金被一少部分人集中刷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笔奖金,实际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用户——实名用户。

只是,不同网站判断实名用户的标准也不一样。最差的一种就是通过绑定手机进行认证——因为手机是实名的嘛!只是,绝大多数网络运营方并不能获得手机的用户资料,而且目前手机实名制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市场上依旧存在着大量的没有实名或者很廉价地就可批量获得的手机号,而往往会有灰色产业的人用群控手机的方式,从中套取奖金。

比较靠谱的是要求用户绑定银行卡,通过与银联或者直接银行的网银接口来进行实名认证,这种方式比较稳妥,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资质门槛,小网站是搞不来的,一般都需要网站运营方有自己的支付牌照等等条件。于是,退而求其次就可以选择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开放接口进行绑定。虽然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也会一定的重复号码,但毕竟有限制,不可能出现失控或大量重复用户的情况。

在做好了重复用户的防范之后。奖金的发放策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这事一直被网友们所吐槽,但是对于网站运营者来说,必须要考虑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要想拉到新用户,最初的“甜头”必须要足!所以往往是你刚注册时的奖励,都会2元、3元的,让你倍感开心。而一旦注册之后,立刻就会发现,金额越来越小,逐渐降到几毛甚至几分。

再下来的,相对抠门一点的运营方,还会再筑起最后一道防线——防止你注册一下,领了钱就跑路、甚至转身卸载的那些用户。所以,许多发钱、发奖励的网站,都会定一个“满**元方可提现”的规定。正如上面所提到了奖励不断递减的这种方式,打个比方,满15元可以提现的网站,一开始你领了个3元钱时,会很开心,觉得五天后就可以提了,结果过两天发现变成1元了,想想无非多几天吧!再下来变几毛了,正想放弃时,看着总额也过10元了,于是想想再坚持坚持吧,再下面就变成几分了。

许多运营方只知道这种规则的表象,却没有明白其中的缘由。刚刚所见过一个最极端的,就是最后距离提现标准还有2元时,把奖励降到0.01元,让用户要花200天才能达标,实际上变成了不肯兑现的耍赖行为了。实际上,运营方在设计这套规则之前,往往会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希望平台或APP能留住用户多少天?比如说,希望留住用户30天,然后就根据30天这个数字来合理分配奖励的发放速度。让用户在可以提现的诱惑下,保持每天的使用。然后力求通过这30天的使用最终征服用户,让用户认可自己的价值。

所以,只有认清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平台,在停止奖励之后,用户依旧还能留下、甚至会持续上涨,而有的平台,一旦停止撒钱,立刻就门前冷落以至于最终默默死去。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