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大家忽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没有那么乐观。原来准备年底打开国门,不用那么紧张了,没想到南京机场的一时疏忽,乐观的局面立即严峻起来。
现在有一种观点,貌似非常革命,非常忠诚,非常正能量,就是要确保零疫情,零容忍。从理论上讲,这种观点当然没有错,谁愿意拿人民的生命开玩笑呢。
可是,这种理论上的可行性,在现实中真的可行吗?
打个比方,开车就会有车祸,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能要求零车祸吗?如果出现一起车祸,就让交管部门担责,这应该是一种什么画面?
如果我们对火灾零容忍,消防部门怎么办?
如果我们对肝炎零容忍,对癌症零容忍……在伟光正的旗号下,具体工作人员怎么落实?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居然说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死亡率,10亿人如果感染了,就会死亡100万人。
不懂科学的人看到这个数字一定会吓一跳:100万人呢!
问题是,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符合逻辑。
这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通过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自己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人家说和疫情共存,并不是说放任不管,前提是在可控的情况下放开,怎么可能要导致感染10亿人呢?但是,某些具有WG思维的人,就喜欢扣帽子,甚至把张医生的话歪曲成为国外服务,是反动学术权威,这种人才是比疫情还恐怖的。

我们不妨科学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讨论的时候,确保心平气和,不要输了或者辩论不过了,就挥舞着大帽子来扣人家。
管理上我们一直强调公平和效率,既要确保公平,还要保证效率。
以南京疫情为例。整个南京市900多万人,经过六轮全员核酸检测,这几天都是零病例。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900万人六轮核酸检测,发现了多少感染病例。因为疫情隔离了100多万人,又有多少感染病例?这些病例都有什么特点,比如是不是都和确诊病例有过密接?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建立一个统计模型,科学分析疫情的感染传播规律,确定哪些人员必须隔离,哪些人员不必隔离,这样,我们有可能将核酸检测的人员数量减少70%,将隔离的人数减少90%,由此将节约经费近百亿。同时,我们也可能不必封锁很多餐厅、商场等场所,间接减少经济损失几百亿。
波哥也不是做这方面工作的专家,但是我相信: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比如张文宏和某文科官员都是专家,一个是医疗专家,一个是文学专家,在疫情方面我相信谁呢?
通过我们分析南京疫情,我们就可以将经验推广到全国。也许这样的防控效果不如全员检测和封城效果好,但是如果效果能达到封城的90%,付出的成本只有封城的20%,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
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在天花横行的年代,没有疫苗,没有充足的医疗资源,某个国家如果对天花零容忍,会不会经济先崩溃呢?
用赵本山的话说:“人生最悲惨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了。”
所以,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哪个国家采取极端措施。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清零是所有人的愿望,但共存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
以愿望代替代现实,看似“也没错”,而且“革命”“积极”“忠诚”“正能量”,其实危害无穷,历史上的教训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