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心眼”的人:视觉想象力与心盲

  夜深人静,当你躺在床上却饥肠辘辘,脑海中是否浮现出各种美食的画面?水煮鱼,炸鸡,牛肉粿条,北京烤鸭……这些栩栩如生色香味俱全的画面让你更加夜不能寐,不得不起身泡一碗泡面。

  人类是不折不扣的“视觉动物”,即便紧闭双眼,只要尝试回想,相应的画面就会轻易浮现在眼前。然而,这种似乎人皆有之的视觉想象力,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难以想象的。

  2003年,一位时年六十五岁的大爷造访了英国Exeter大学的脑神经学家Adam Zeman。这位化名MX的大爷曾经和其他人一样,能够随心所欲地在脑中召唤画面,喜欢读小说,想象力还算丰富,也会在梦中见到逼真的影像。然而,在一场心脏动脉手术之后,也许是因为轻微脑中风的缘故,他忽然“心智失明”了——尽管他的视觉感知能力并未受损,但却失去了想象画面的能力。

  尽管早在19世纪末就有心理学家描述过这种症状,当代心理学文献中却极少提及这类症状。Zeman和他的科研团队将这种情况命名为Aphantasia,取自希腊语中亚里士多德描述的‘心灵之眼’,意指缺乏心灵之眼的人,即“心盲”。

  科研人员对MX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测试,发现尽管他在视觉想象量表中的得分远低于普通人,但他在一系列智力测试中的表现都和普通人无异,其中也包括视觉记忆。当研究人员给他展示一幅图片,然后要求他回想图片并提供细节,例如人物服装的纹路时,他的回答并无差错,但对他来说,这些细节是他在脑中“想”到的,而非“看”到的。

  这一结果令人诧异——如果他无法想象画面,又是如何做到提取视觉记忆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对MX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进行了大脑扫图。他们发现,当在观看图片时,MX的视觉脑区出现了和普通人相同的正常激活,但在进行回想测试时,他的视觉脑区激活程度大大降低,而前额叶与语义提取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则更加显著。这表明,MX在进行视觉回想时,确实异于常人,并非提取或重构“视觉”表征,而是通过其他高级认知能力来实现这一任务。

  在Zeman的论文发表后,越来越多有着相似经历的心盲人士开始联系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与MX不同,并非忽然失去了“心灵之眼”,而是自出生就从未在脑海中浮现过画面。有趣的是,这一能力的缺失并未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实质上的影响——大部分人一直到成年才逐渐意识到,其他人平时说的“想象”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是真的能够在眼前重现画面。而另一项两千余人参与的大规模研究则发现,有1%-3%的人都没有这种视觉想象力。

  这些心盲人士的脑内视觉体验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人仍然能够不自觉地“看见”画面,并在做梦时伴有视觉体验,但当他们需要主动回想画面时,却无法如愿。另一部分人的脑内则是一片黑暗,既没有一闪而过的画面,也不会在做梦时见到影像。研究人员认为,这意味着造成心盲的两种不同原因:前者可能是一种从上而下的视觉记忆功能的损伤,无法正确执行提取视觉记忆,而后者则是一种从下而上的影像形成障碍。

  有关心盲现象的研究,和其他有关人类主观感受的研究一样,都还处在十分初期的阶段。但这些有趣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个体的多样性。即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相似的环境,每个人的大脑都有着不同的偏好去编码存储信息。有人对气味异常敏感,有人擅长闻声识人,有人则能够过目不忘。某一种感知能力在大脑中无法浮现,并不意味着信息的缺失——大脑总有办法去弥补自己的短板。

  有空的话,不妨给自己做一个脑内测试,看看你是哪一种感官达人/盲人:从1到10,你能够多逼真地回想出松果的纹理,松树皮的触感,松脂的气味,松茸的味道,松田龙平的声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