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三胎还会罚款吗

我国根据现在的国情也制定了很多政策,三胎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件事情,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对于一些想要生育三胎的家庭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人丁兴旺,多生几个孩子正好满足了这样的心愿,但是在我国之前是只能生育二胎的,那么现在生育三胎还能罚款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2021年生三胎还会罚款吗,三胎取消社会抚养费什么意思,现在三胎放开了吗还罚款吗。

2021年生三胎还会罚款吗

三孩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后,生三胎不会再罚款,想生的可以大胆的生,而且还有国家的三胎配套支持政策,一起来看看吧!

1.生三胎提供优生优育服务

①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母婴安全五项制度。

②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强化婚前保健,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协作。

③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技术审批,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

2.生三胎普惠托育服务

①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

③各类机构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

3.生三胎各项成本降低

①做好生育保险工作,保障三孩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并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的负担。

②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③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4.生三胎提供托管服务

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

5.生三胎女性权益保障

规范机关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让妇女能享受平等就业待遇。并落实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并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

三孩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是真的吗?

三孩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是真的。因为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表示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加强宣传倡导,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做好各项管理服务。

对于政策以前的社会抚养费,大体上就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在新的规定生效之前,社会抚养费征收已经执行完毕了。第二种情况就是新政策实施之前还没有实施完毕。

针对征收社会抚养费已经执行完毕的情况,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为了维持法律的安定性和权威性,这种情况就要维持。

“也就是说交了的社会抚养费是不会退还的。”支振锋表示,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新规定和老规定不一致时会按照有利于当事人原则来执行。如果应交未交,那取消社会抚养费之后就不用再交了;如果法院正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也应终止强制执行。

三胎有什么补助政策2021年?

三胎具体补助政策目前还未发布,但在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表示取消社会抚养费,且提出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具体配套政策如下:

1.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2.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3.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

4.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规范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平等就业。落实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适时对现行有关休假和工作时间的政策规定进行相应修改完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