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走出苏轼圈吧,我就不了!

之前,有个莫名其妙的“苏轼圈”段子上了热搜,着实有趣,大家有注意过吗?

孙悟空抱怨道:“师傅!我让你在这个圈子内别出来,你怎么不听?”

唐僧道:“因为你把圈画在了东面的山坡。”

孙悟空急了:“东面山坡怎么了?”

唐僧说:“我要走出苏轼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舒适圈成了众矢之的,走出舒适圈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长期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安逸地重复着自己擅长的东西,多么无趣!走出去,挑战不熟悉的环境,挑战不擅长的事情,这样才够酷呢!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很多有关自我管理的课程和励志主题演讲都喜欢把“舒适圈”当成靶子。人生导师们但凡提到舒适圈,多多少少都带点鄙夷。随手一搜,满屏都是走出跳出冲出总之就是要远离舒适圈的呼吁以及几百种方法。

尤其到了年初年末这种辞旧迎新展望未来的时刻,成功学鸡汤的年度建议里一定少不了走出舒适圈这一条。什么温水煮青蛙,什么你的舒适圈正在慢慢毁掉你……看得人慌兮兮的,沙发上窝一会儿都感觉自己要被时代抛弃了。

鸡血上脑的劲儿一过,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

很多人过得并不舒适,终其一生的追求难道不是建立自己的舒适圈?

有些人好不容易走进了舒适圈,为什么又要走出去?

“留在舒适圈”和“不求上进”怎么就划上等号了?

不是新鲜劲过去了没激情了就叫“舒适圈”,也没有人可以不付出努力就轻轻松松拥有一切。尤其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份工作没做多长时间,就自以为大材小用,被强烈的欲望和不甘心裹挟着,急吼吼地要跳出舒适圈。

不好意思,这叫浮躁。

关于这一点,衩姐说得很狠:

最蠢的事,便是弃自己的优势不顾,拼命要去跟人拼短板:跟年轻人比活力、跟投机者比对赌、跟闲散者比避世、突然转行去跟内行人比专业——然而,这就是所谓的“跳出舒适区”。

互联网时代的生活节奏如此快,人们难免滋生一种“我很容易被甩下”的焦虑感。

看到朋友辞职创业,便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羞愧难当;

发小在北上广积极奋斗,自己在老家有车有房有存款,却没有成就感;

有人去走川藏线了,有人成功登顶了,有人滑翔跳伞了……正在办公室加班的人看到后恨不得立刻辞职出发。

这点焦虑感、危机感,不应该被有心人反复刺激,反复利用。

不管是为理想疲于奔命的人,还是在当下的舒适圈里安于现状的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前者还在努力实现的途中,而后者已经提早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平衡点,这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

享受舒适圈,或者扩展舒适圈,并不比走出舒适圈低阶。

甚至有些时候,迎难而上,比不上扬长避短。

就像李银河在《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中写的,世界上最荒谬的事情就是批判享乐主义。从再多角度讲,感受当下的欢愉都不该是天大的罪过。

不甘于呆在眼前小小的圈子里,想要看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多有趣的人,想要挑战自我,追求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人很勇敢。

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安分守己,悠然自得,珍惜生活给予的小确幸,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丰盈且有滋有味,这样的人很快乐。

别再鼓噪什么年轻人要走出舒适圈了,他们普遍过得挺不容易的,就在舒适圈里舒舒服服躺一会儿吧。

衡量生命的标准没有那么单一,与其人云亦云地走出走进,不如拆掉思维里的墙,还原一个自由的模样。

成功很厉害,但是开心也很重要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