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切尔诺贝利悲剧学向上管理

昨天看权游第5集之前,我和大家一样,猜测第4集应该是史上最差,

因为最后两集,一集有战争大场面,一集作为缅怀总结,都不可能会更差,

但现实狠狠的打了我们的脸,

编剧是不是误以为,权游的口碑是建立在角色们毫无防备的死亡上的?

第4集时,豆瓣评分还有9.3,现在都8.6了:

虽然今年的HBO的权游被我列入不推荐名单,但HBO还有一部值得推荐的美剧——切尔诺贝利

这个世界也因此被一分为二:一边是我们,切尔诺贝利人,一边是你们,其他人。你注意到了吗?在这里,没有人说自己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我们都把自己称为切尔诺贝利人。“我们来自切尔诺贝利。”“我是一名切尔诺贝利人。”听上去就像切尔诺贝利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一个全新的国家。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我们今天从向上管理角度聊聊这部剧。

为啥要向上管理?

当我们想把不同思想装入另一个人的脑袋时,他会本能地产生抗拒。

如果我们不讲技巧,想到啥说啥,对方会越发坚信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如果你指出他是错的,最终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傻逼。

哪怕最终事实证明你对他错,哪怕他口头向你认错,心里很可能还是不爽。在相互鄙视中,下情无法上达。本剧中,就是如此: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之后,

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并向一线主管汇报,

主管不相信一线员工的判断,而坚持认为是控制仓问题,

为支撑判断,忽略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脑补出了有利理由。

当一线员工继续施加压力,说问题将影响到成千上万的人时,

主管的回应是:我的家人也在这里。

主管向中层经理汇报自己的判断,

并附上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理由。

中层经理以同样的方式,向更高层汇报。

层层递进之后,除了一线员工,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一次很小的事故,不过是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

具体怎么管理?

向上管理的路径是沟通,

如果时间重来…

作为一线员工

你需要拿到完整的、不可辩驳的、能够重复检验的证据,再向上级进行汇报。

现场照片(核泄漏好像会影响电子设备?本文不是科普,咱别纠结这个)、数据对比、十个可用的盖格计数器(一个会失灵,十个同时失灵说不过去吧)

汇报时,只给出这些证据,不要告诉主管你的判断是什么,而是引导主管,让他自己去判断。这是一种常规的方法,

如果事态非常紧急,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去获取到这么多的证据,所以我们可以用激将法,让主管亲自到一线去查看,这么大一个反应堆,炸了他总不可能说这也没看见吧。

作为一线主管,

看到证据再作出判断,而非依据经验判断。对与自己判断相悖的观点,对其提供的证据,投以更多的注意力。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作为中层以及高层经理,

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书面上的文字,而是其反映出的真实状况。问题是,书面报告经常无法反映全貌,所以在中国老一辈的企业家,比如宗庆后,认为,公司领导人应该长期处在听得见炮响的一线,以获取到一手的信息。

但实践起来,这并不容易,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亲自去核电站获取信息,可能吗?

中高层的常规应对是同时听取两方面的汇报:

高层听取来自中层以及一线员工的汇报,

中层听取一线主管和一线员工的汇报,

在第2集开始前15分钟左右,戈尔巴乔夫就是这么做的,他派出了,不懂技术的核工程领导与懂核工业的专家一起前往一线获取信息。得到信息之后,凡事从最坏的结果开始想。

非常规应对:

聘请第三方专家。比如剧中的核工业专家。并不是切尔诺贝利员工,但他懂这套体系。

正文结束。

想听这个故事的第2个版本吗?

这是我看到的大部分影视自媒体说的版本,他们认为从初级主管开始,已经认识到了石墨炸了,但因为害怕担责任、区域经理唱高调等原因,选择掩盖。

要破除这种版本很简单,用该主管的一句话就够了:我的家人也在这里。于私,他应该让自己的家人提前出城对吧?剧中他没有这么做,反推就是: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判断。

但现实中确实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你的主管已经认识到了存在问题,比如因为裙带关系,给某乙方批了一大笔钱,结果最近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存在流动性风险。

但,出于对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恐惧,他揣着明白,说糊涂,你咋办?

几种方法,

第零,利弊分析。比如你可以和主管聊聊,投案自首能减刑,心存侥幸判无期。

第一,越级汇报。

你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如果你是对的,你将取而代之,如果你错了,你将失去这份工作。

第二,走人。

看到船要沉了,也知道挽救不了,也知道如果自己说出真相会导致其他人的愤怒,那么,趁着船上救生设备还多,默默穿上救生衣,划着救援艇,默默离开。

想知道那位核工程师的选择吗,一定要坚持到第二集。你不会失望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