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基层之苦?

都知道一刀切不对,后果会越来越严重,也都清楚出现几例病例就要区域封闭,大规模核酸是劳民伤财。
我们清楚动态清零不等同全域静态管理,恰恰是为了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也清楚应该在管理上下功夫,要精细化管理。
可是,能做到吗?
有人说,国家卫健委不会出台一个细则,让基层按照细则遵照执行不就完了?多简单!
还真没那么简单。
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和普通的疾病防控不一样。

原因我这里不讲了,我只是就事论事。

中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太大,大中小城市的新冠防疫策略根本不可能一样,城市和农村的新冠防疫策略更做不到一样。
上面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控制住,这是不容置疑的。
怎么控制呢?交给省级部门去落实。
省级部门怎么安排呢?交给地市级部门去安排。
地市级部门怎么安排呢?
交给区县级部门吧。
区县级怎么安排呢?
交给乡镇和街道居委会吧?
乡镇和居委会怎么安排呢?
那就一刀切吧!
可怜的是,基层管理能力是最弱的,承担的压力又是最大的。核酸检测吧,运送物资吧,管理人员出入吧……
上面一条线,基层是面对千万条线。
请问,如果你是居委会主任,我是居委会主任,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不科学,但是,有更好的选择吗?
比如某某高校,按理说人员素质、管理素质都不低,为啥出现一例阳性,马上把上万师生转运隔离?
为啥不敢精准防疫呢?
因为,谁也害怕担责。
一旦精准防疫出现了漏网之鱼,导致疫情扩散,谁来承担责任?
我如果层层加码,把人转移走了,哪怕出现问题,我起码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起码我态度端正吧?
今天看到国家卫健委梁万年同志一篇讲话,他说:“我们并不缺人才,也不缺魄力,不缺乏勤劳、勇敢、睿智和团结的人们。合理利用资源、善待人才、开拓创新,才是战胜病毒和一切困难的致胜法宝。”
我很同意他的说法,我只是好奇:怎么办?
好比一个寓言故事:老鼠给猫戴铃铛。
不缺老鼠,不缺铃铛,也有办法,就是缺敢给猫戴铃铛的老鼠。

关于如何防止一刀切,我倒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能否先禁止低风险到低风险地区必须隔离的规定呢?
后面的问题,我们再慢慢讨论。
我们要尽可能地不破坏经济环境,毕竟消费有一个传导过程,如果经济循环不起来,同样会引发很多矛盾。
这不是危言耸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