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从最弱的地方锻鍊 才能成为顶尖

郭婞淳在二○二一年的东京奥运,以明显高出其他对手的实力,一举将追逐多年的奥运金牌带回台湾。

郭婞淳在二○二一年的东京奥运,以明显高出其他对手的实力,一举将追逐多年的奥运金牌带回台湾。

「好!我做!」

「不放过自己」的坚持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最高殿堂,站在颁奖台的凸顶,更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与梦想,对郭婞淳来说当然也是,她经历二○一二年伦敦奥运的懵懂青涩,再到二○一六年里约奥运的饮恨败北,终于在二○二一年的东京奥运,以明显高出其他对手的实力,一举将追逐多年的奥运金牌带回台湾。

要成为奥运金牌,要成为万中选一,除了平日的努力,专项的训练更是致胜关键。郭婞淳自小对运动就充满兴趣,接触过田径、篮球,甚至是技击类的柔道与角力,她喜欢与队友一起奋斗、团队合作,但她最终选择了举重做为她运动员生涯的唯一。

从国中就开始接触举重的她,当然知道举重训练的枯燥乏味,但她为了追求更好的比赛成绩,透过不断努力,从训练成果的持续突破,找到训练的意义,继而打破训练的枯燥,爱上训练!

郭婞淳对于训练从不喊苦,但她在训练上的坚持与努力,她身旁的人看得最清楚。郭婞淳的团队包括教练林敬能、体能训练师郑玉儿与物理治疗师周诣伦,看到她对训练的坚持以及比赛时的无畏,都帮她取了一个绰号「萧查某」(台语疯女人之意)。

跟在郭婞淳身边多年的体能训练师郑玉儿,将郭婞淳的努力都看在眼里,认为她能成为金牌选手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她在训练上不放过自己吧。」郑玉儿强调,运动员面对训练,难免会有倦怠感,郭婞淳当然也不例外,虽然会听到她说:「今天好累喔,可以不要做吗?」但常是上一分钟听她这样说,下一分钟又听到她说:「好!我做!」她就是不会放过自己。

郑玉儿也表示,郭婞淳是一名身体感知非常出色的选手,知道做哪个动作时,身体的哪个部位没有发力,就会提出问题,两人透过沟通,开出训练课表,经过训练确认是否改善,再决定修改或加强。郑玉儿对郭婞淳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她的身体状况不是最好,也坚持要完成每日的课表,「婞淳知道这样对她好的、有帮助的,她就一定会去做。」

摊开郭婞淳备赛期间每週的日程表,会发现惊人的规律性。她每週训练六天,星期一、三、五会晨操,并以抓挺举训练为主,星期二、四的早上会进重量训练室,完成体能训练师的课表,下午则以教练的课表为主。礼拜天是每週训练的休息日,但她有时心血来潮还是会拉着学弟妹做晨操。

每天训练前坚持热身,大概半小时左右一定要完成,从一开始的跑步机暖身,到体能训练师带领做操,包括协调运动与动态操,做操完毕开始跑步,先渐速跑三趟,再做冲刺,有时会加进反应冲刺。

【内容简介】

「用身体的协调性与柔软度,去对抗刚硬的槓铃,肩上将不再只是沉重,而会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流畅。」――郭婞淳

让郭婞淳举起142公斤重的,不是蛮力,是信念!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在人生的赛道上奔驰,肩上的担子愈重,我们愈要举重若轻!

郭婞淳的金牌之路是一条自我挑战的旅程,充满考验与挫折,如同我们的人生。她首度分享举重与人生相通之道,归纳出突破自我的信念、把压力转换为动力的方法,献给每个在生活中努力的人,找到可以依循的成长轨迹与力量,让人生也能,举重若轻。

本书特色

1.珍藏郭婞淳精采照片,包含8张特别为本书拍摄的独家照片。

2.每篇附有郭婞淳精采金句,对人生一语中的,带给每个人改变的力量。

3.精选整理郭婞淳人生笔记,如获成功祕笈,学会举重若轻的能力。

4.这本书不仅是郭婞淳的故事,也是每个渴望活出自己信念的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郭婞淳 口述

台东阿美族人,2020年东京奥运女子举重59公斤级金牌得主。亦曾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女子举重58公斤级铜牌、2017年台北世大运女子举重58公斤级金牌(并破女子举重58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2018年亚运女子举重58公斤级金牌,现为女子举重5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和三项世界纪录及奥运纪录保持者。

累积十面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完成四连霸,亦四度拿下运动精英奖最佳女运动员奖,皆为台湾史上第一人。

叶士弘 採访撰文

现职

WOWSight共同创办人

中华民国体育记者协会理事

世新大学新闻系兼任讲师

求学阶段是球迷,儘管所学与体育没什么关係,却在对未来迷惘之际,毅然决定跨界,并有幸成为体育记者。从欣赏运动变成记录运动,随着观看的角度不同,对运动员的努力与奋斗有更深的领悟,期许透过自己的双手,传递更多激励人心的时刻、更多坚持不懈的决心。

《郭婞淳:举重若轻的婞念》/天下文化

《郭婞淳:举重若轻的婞念》/天下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