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性格的人是自尊还是自卑

活在一个以崇尚主流价值为背景的社会中,我们一路走来,一直活在一种“比较”、“竞争”的氛围里。小的时候比学习成绩,长大了比收入、比伴侣、比社会地位与成就。

只要没有发展出内在的觉知,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主流社会价值主宰的漩涡里的小白鼠,没完没了、周而复始。

很多人无比确信自己已经在这喧嚣的红尘里被渲染得混浊不堪,以至于时常会为此感到自责与自卑,于是为了掩饰这种心理,逐渐变得自负。

人,无法长时间活在自卑感里,所以就会利用心理补偿机制来对抗,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并进行强化,向别人也向自己证明:看,我还是非常优秀的!我总是站在比你更高的层面!

自卑与自负看起来是两个极端,其实是一体两面,不过是自负为自卑的盾与保护层。

H小姐一直保持着长期稳定单身状态,她很期待爱情,可是每当遇到还不错的对象时,第一反应却是远离。看上去拒人于千里之外,实际上是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一个理想的对象、一段美好的爱情。

“我表现得高冷又自负,内心却是自卑且脆弱的,大概我骨子里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太美好、太顺利的事情吧。”

H小姐从小到大都算得上是“好孩子”,性格温顺,成绩优异,家庭条件够不到殷实,但在出生的小城里已算不错。相貌、性格不敢说多出众,但也吸引了一些追求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乏高光时刻。

但她也有不自信的地方。高考失利,工作差强人意,在繁华的大都市谈不上“立业”,却也不甘心随波逐流地“成家”。事业前景迷茫,家乡小城已然是回不去的故乡。

很多很多事情上,她都选择了否定自己。这些否定一步一步地蚕食着她的自信,而她羞于示人的自卑一步一步转变成了自负:

我觉得我得不到——不,是我不想要;我觉得我做不到——不,是我不想做!

想起《越洋情书》中的一段话: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亳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侯,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对这段话印象深刻,倒也不全是因为爱情。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这样的抉择:明明非常渴望,却始终说不出口。

放得下面子,却放不下尊严;能得到结果,却得不到意义。最后便是,在权衡中隐忍,在犹豫中放弃。曾经向往的生活,曾经追求的理想,曾经喜欢的那个人,渐渐成为不屑于开口的话,慢慢尘封、或遗忘。

这样自卑又自负的人,应该有很多吧。不管是面对爱情,还是面对友情,不管是遇到一个心仪的对象,还是逢着一个想要的机会。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自卑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而自负是自卑的保护机制,一个强烈自卑的人,面对真正的自己是痛苦的,所以只能通过自负,来想象一个虚假的自我,保护自己的自尊。

如果可以把成长放在首位,又愿意做一些“内在功课”来探索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自负与清高,甚至是防御与坚硬,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

掩饰那些柔软的、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不愿意被他人看到的阴暗的、委屈的、恐惧的,藏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

现实生活中,一个在人群中十分热闹的人,内心也许孤独得快要结冰了,维持热热闹闹的外在氛围不过是为了平衡内心如水般漫出的孤寂。

一个拒人于千里、防御如铜墙铁壁的人,内心深处也许藏着蓬勃的对爱的渴望。他们不敢表露真实的自我,害怕亲密,害怕陷进爱里。

做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不卑不亢。当我们不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包容心,懂得尊重别人;当我们不把自己放在很卑微的位置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容淡定,无惧变化,勇于承担责任。

生命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价值,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需要在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之后,再去呈现自己扎根于这个世界的内在自我价值。

我们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不负此生穿行的使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