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自我建构思维

语文之所以是人的成长的基础学科,是因为语言是人的精神的外化,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成长。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思维。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外在世界的理解和构建,与内在世界的理解和构建几乎是同一件事。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构建世界和自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既然阅读可以构建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也不能局限于经典文本,而要广泛地引入社会上的各类文本,包括演讲辞、答辩词等应用文本,甚至扩大到非纸质印刷品上,如网络文本和视觉图像等。当然,这些都要以不冲淡经典文本的教学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教育的引导作用。
语文对于构建自我的作用同样巨大。石中英教授认为,“人文知识所关注的不是外在世界的控制和征服,而是内在世界的理解和塑造。”人的自我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爱尔兰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名言:道德的进步就是视野的进步,反过来看也不无道理——“视野的进步就是道德的进步”,对世界理解越多元,自我的形成就越丰富。而写作对于自我构建的意义同样重要。首先,人的自我成长是写作的动力。其次,写作是一种自我确认。人会在其所表达的话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因为,凡未用语言说出而在人的心头出现的事物,是尚未完全被理解的事物。只有将它表达出来,才是存在的,才是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今天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的“假大空”现象,对学生自我成长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