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批三区名单已划定

上海的疫情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上海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所谓三区是指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上海第一批三区名单已划定,上海封控多日为何仍有新增。

上海第一批三区名单已划定

今天(11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介绍了如何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的防控。

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7天封闭管理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对所涉楼栋实施封闭管理至14天期满;所涉楼栋之外的其他区域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根据流调结果和综合研判后,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6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解除管控,调整为防范区。

对封控区、管控区内,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社区同意,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鉴于当前上海市疫情形势,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所以,大家都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避免因为个人违反三区防疫规定,影响整个小区。一人感染,全小区又被封控。

目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今天新闻发布会后,各区会陆续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的具体名单,后续三区名单还将及时划定并公布。

上海本轮疫情为何无症状感染者较多?

梁万年: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关特点: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比较高,上海本轮疫情也充分显示了这一个特征。造成比例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广泛接种疫苗,即使感染以后,形成有效的抵抗力。感染病毒以后,可以使病人病情变轻,甚至是无症状,这是防疫的一个成效。

我们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斗争了一段时间,它来得太快了。有一个深刻感受,我们用过去对Delta、Alpha、Beta这些变异株的打法,跑不过它。必须要用更快的速度跑,这种更快的速度就是实施措施下手要快,以快制快。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很强。一旦出现,如果没有任何的干预措施,一个(感染者)要传9.5个人,这个数字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如果措施不坚决不彻底的话,它(传播值)就不会小于1。

所以现在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核酸检测也好,全域静态管理也好,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传播值给压到1以下。一旦压到1以下,就意味着一个人传不到1个人了,拐点就出现了,就不会持续地传播了。

而且,它传播的代际间隔很短。如果代际间隔长,发现的时候还来得及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旦稍微慢一些,很可能不是一代两代的问题,所以这一点是我们防控最难的。

一遍又一遍做核酸,同时又做抗原就是想要把它(病毒)捞干净,尽量把范围扩大,把可能的传染源全部查出来,然后进行管理,才能切断它。只要稍微漏了一些,它又会很快指数式地增长。所以,这是当前防控最重要的难度。上海是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稍微一不注意,它就在某一个点重新出来了。

上海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对疫情实行“动态清零”的难度有多大?

梁万年:“动态清零”是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方针。多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证明,“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当出现病例或者疫情以后,能够快速发现它,并快速将其围堵,切断传播过程,最终达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使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

但是,“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的“零感染”。因为新冠病毒有自己的独特性,其隐匿性很强,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做到不出现病例,但是一定要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所以不是零感染、零容忍。“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准。快速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变异株要跑得比它更快。

现在上海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正在做时间上的赛跑,要以快制快,以更快的速度来控制它。真正做到快,就是发现快、处置快。

奥密克戎是不是“大号流感”?

梁万年介绍,还是要特别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流感。更不能把现在的疫情认为是一个流感化的疫情,因为它和流感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比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要快。

第二,奥密克戎传播的隐匿性比流感的隐匿性要强,所以说更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由于它传播速度快和隐匿性的特征,在衡量其危害的时候,一般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它的传播力是多大,也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估计感染了多少人;二是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又分成两个层次,从个体来说,感染以后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比例是多大。从群体来说,也就是在一个区域被感染的人群当中,到底有多少人发生了死亡和重症。上海现在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和流感比是没有流感高,但是从国际和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来看,总体比流感还是要高的。特别是老年人群的病死率要比普通的流感高出几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高出10倍以上。上海是有约2500万的人群,我想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年人群的感染在所难免,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对这些人群包括一些其他的脆弱人群造成很大的健康损害,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奥密克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也就是新冠病毒的特征,它始终在变异,而且变异的方向我们是不明确的。所以这么大范围的流行和传播中如果要发生变异的话,或者是向坏的方向变异的话,对我们健康的危害就会更大。

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我们不能够认为,奥密克戎就是一个“大号流感”。

中国抗疫为何不能“躺平”?

梁万年:我国从一开始就坚决地执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重要的策略,采取了坚定的措施来围堵疫情的传播。到今天为止,奥密克戎有两种方向,一个是干脆“躺平”,另外一个是中国现在的“动态清零”,是理念所决定的。

“动态清零”是尽一切可能来减轻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同时要尽一切可能,来有效地精准平衡疫情防控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关系,精准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用短时间的封控管控,是为了换取更长时间的正常生产生活。而对于上海做一些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是为了换取整个全国更大范围、上海更长时间的一种正常的生产生活。

“动态清零”并没有追求“零感染”,“动态清零”也不是追求“零容忍”,“动态清零”是追求及时发现,快速扑灭,发生一起,扑灭一起,让它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反弹。

所以“躺平”肯定不是中国的选择。“动态清零”如果用好,就会以极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效益。

评论